湘潭技师学院:以点带面,开疆拓地

时间:2022-03-09 06:58:59

湘潭技师学院:以点带面,开疆拓地

“规模是学校的生存线,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品牌是学校的生长线”,而其中的招生工作则是学校生存和规模发展的头等大事,所以怎样为学校开拓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源渠道,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技工教育形势严峻,招生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勇担责任、敢于挑战,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积极行动,历年来,招生规模都稳定在1100人左右,一次次用招生数量和质量证明了湘潭技师学院的品牌的影响力,深得社会的认同。下面笔者就从通过建设生源基地,以点带面、多点跟进、辐射推广等方面介绍一下学院在吸引生源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落实生源学校的“点”

一是优先考虑以本地区历年来为学院输送生源较多的若干学校为生源“点”;二是通过教师上报、征求个人意见,推选出若干外市区学校作为生源“点”。

二、细化招生老师的“责”

全员参与,根据各招生老师与生源学校的熟悉程度和历年来的生源引进情况,自主申报生源学校及申报目标(申报人数不得低于该校去年生源引进人数),并由招就办确定招生责任人,参与人员由责任人认可,签订协议,责任到人,并实行年终绩效评优与招生目标一票否决制。

三、强化生源学校的“管”

全面分析学校学生生源分布情况,掌握本地区及学校历年来重点生源区的学生状况,明确招生重点地区并与生源点学校责任教师加强协调,加强前期招生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招生动态。着重开好四会(专题研讨会、教师动员会、学生动员会和家长会),搞好“四抓”(宣传抓氛围,数量与质量抓落实、团队抓组织调度、网络抓扩宽),从而营造招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留住在校学生的“心”

留得住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对学校有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内涵丰富了,底蕴深厚了,学生自然“心”向学校;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教师下乡活动积极关爱每一名在校生,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名流失生,主动并尽力解决学生的具体困难,力求只只蚂蚁捉上树,达到“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教育目标。如此这般,让每一位同学在学院能学有所获,感觉自己有个美好的前途,学生在欣然接受这一切之外,自然会想到能不能为学校发展做点什么呢?学生们也就会愿意为学院承担招生宣传、引进生源这份神圣的责任。

五、打造学生就业的“优”

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而学生的优质就业是这张名片优与差的试金石,所以要着力打造学生就业的“优”,一是要走进市场,走进企业,大力推行订单式教育;更重要的是做好后期跟踪管理服务工作,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到厂上岗了事,既要清晰每一个就业学生工作稳定的动力,更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辞工原因,及时解决学生转岗问题,为学生和家长排忧解难,让学生及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学生说好,企业说好,就业才是真的“优”,学生就业好,学生就能成为学校免费的宣传员,而这种宣传比花钱的广告有效,学校招生何愁没有生源。

六、注重招生工作的“新”

通过宣传学院优势和亮点(环境、设备、师资、管理、就业)、学校网站、指路牌等,辅以网络、QQ、微信等多种现代媒体为载体,强化“互联网+试点”招生,多策并举,稳步推进招生工作。

七、布好新生入学的“面”

众所周知,就读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数量和稳定性偏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社会公认的“差生”愿意走进学校,说明他们从心底有学技能的愿望,所以,在入学前后,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与已录新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诉求,及时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和政策,做到让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各层面“心”为学校,共促学生成才。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构建,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也将日臻完善,展望于未来我们和谐的校园必将是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纷至沓来,由此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笔者坚信技工院校明天的招生会更加顺利,技工院校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上一篇: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方案选择 下一篇:高职院校横向课题研究能力提升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