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凝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3-09 07:21:34

设凝教学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离不开设疑提问,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我们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与思维能力时,首先应该使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疑,巧妙地设疑提问,而后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通过合作去探讨、分析、解疑,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把课堂的主人还给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一步提高他们语文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如何使设疑提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疑,大力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维,积极探索。那种漫无目的的提问起不到多大作用,收不到好的效益。好多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设计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设疑提问,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中,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怎么样?如何进行?最后如何?”等等。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感到颇有兴趣,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于是开始专心研读文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思索问题,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说得具体,有的谈得抽象,有的辩论得更激烈,还有的异想天开,整个课堂显得格外热烈紧张,质疑不断。甚至是谈吐自由,争辩不休,有说这个方案好的,有说那个方案差的,同学们你一言他一语地在热烈探讨着,争辩着。整节课学生滔滔不绝,质疑不止,在否定之中否定,也在肯定之上更加肯定,最终形成了共同认识,教学收到明显效果。

其次,教师要全面引导,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或大胆提出异议,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老师所忽略,其实这一点更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能够有力地推进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无论哪科教师必须巧设疑问,全面引导,及时鼓励,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学习空间中,开发他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进入奇异思维、大胆想象、自主探究的境界,让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悬念即可在他们的心中泛泛激起,兴趣随之油然而生,疑问自然会引起学生广泛提出,平等的辩论与交流中会找到正确答案。通过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思考、广泛的交流,有意义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事物就会显现,从而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乃至正确的答案。创新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的想象才敢于质疑,才会提出问题。而只有会提问题的学生才会想象、思维、辩论、探索……所以我们在新课教学后,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质疑、释疑,来获取求知方法、能力,进一步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于实践之中,学了用,用了再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一石二鸟。

再者,设疑要有目的,设疑要有技巧。设疑提问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设疑提问法尽管有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的激趣与诱导的作用,但一堂课老是提问,既显得单调,有时又会左右着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设疑一定要主张有目的,有技巧,要结合学科,结合具体章节,若是漫无边际地想象,无限地跨科目思维也不切合实际。要有目标,要讲究技巧,否则离题太远。当然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趟,还有的学生应接不暇,甚至会感到有些疲倦,结果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难以理想地完成。假如在某一节课的某教师没有很科学地设计问题,那么又会是何种情况呢?那么我们怎样向课堂来要质量呢?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设疑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并由此深入讨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潜移默化,学为我用。从这个角度讲,这堂课真正是为学生精心巧妙设计了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抓住要点,抓紧时间,积极思维,大胆探究,互讨互论。共同认识,明辨是非,得出结论。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我们的学生就会掌握得更多,理解得会更深。

总而言之,质疑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疑问教学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从而适应当前现代教育和现代社会,更好地面对未来、面对一切。

上一篇:《向往奥运》教后志 下一篇:班主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