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平县种植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时间:2022-03-08 05:45:27

辽宁省建平县种植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 要:根据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建平县种植业结构、种植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市场需求和建平县农业生产实际,进行分析,提出建平县种植业改进措施及发展建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种植业;结构;调整;措施;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8

1 基本情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建平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7.56万hm2,其中粮食作物16.51万hm2,经济作物1.05万hm2。玉米10.93万hm2、谷子3.49万hm2、高粱1.04万hm2、马铃薯0.2万hm2、豆类0.35万hm2、其他谷物0.486万hm2;经济作物向日葵0.14万hm2、甜菜0.15万hm2、烤烟0.09万hm2、中草药0.26万hm2、蔬菜0.31万hm2、瓜果0.07万hm2、青饲料0.03万hm2。

2 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产业区域及规模

2.1 指导思想:本着“压粮扩经”原则

改变“一粮独大”发展格局,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发展。

2.2 调整方向及规模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3.33万hm2,增加杂粮(谷子为主)面积2万hm2、马铃薯面积0.67万hm2、向日葵面积0.67万hm2。

2.3 效益对比分析

2.3.1 种植籽粒玉米的目标产量收益

以每667m2产700kg、价格2.00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1400元。每667m2成本投入:715元,每667m2均纯收益:685元。

2.3.2 种植地膜谷子的目标产量收益

以每667m2产400kg、价格5.00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2000元。每667m2成本投入:650元,每667m2均纯收益:1350元。

2.3.3 种植纸筒甜菜的目标产量收益

以每667m2产5000kg、价格0.54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2700元。每667m2成本投入:1200元。每667m2均纯收益:1500元。

2.3.4 种植地膜马铃薯的目标产量收益

以每667m2产2500kg、价格1.00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2500元。每667m2成本投入:980元。每667m2均纯收益:1520元。

通过以上效益对比分析,种植马铃薯、甜菜、杂粮(谷子)等作物都比种植玉米每667m2纯效益高。

2.4 种植业区域分布情况

因地理、气候资源差异,建平县种植业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分为老河川、蹦河川、凌河川3个种植区域,老河川、凌河川以玉米、杂粮、甜菜种植为主;蹦河川以马铃薯、杂粮为主。

3 下步调整的推进措施

3.1 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2 要大力开展科技兴农战略和技术装备建设

3.3 要加大资金投入

3.4 大力推广地膜抗旱集雨沟播技术

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已经获得成功,不需间苗,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3.5 做好重大和关键性技术推广

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秸秆还田、栽培技术改进、品种改良引进、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集成技术,辐射带动优质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单产提高、总产稳定。

4 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建议

4.1 转变观念,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思路

结合建平县农业生产实际,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给予补贴支持;积极争取农业补贴项目,依靠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力度,创新技术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4.2 发挥地域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发展

在蹦河川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在老河川及凌河川扩大杂粮、甜菜种植面积,在旱地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抗旱节水模式;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布局,确立主导农产品,引导农民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4.3 发挥企业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

4.4 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立足实际,紧紧瞄准国内外大市场,创立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具有自己种植特色的新途径,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优质、营养、安全、特色”的需求,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的升级换代。同时在精品包装上下功夫,使建平县农产品能够贴标上市,并做好品牌的广告宣传,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水稻大苗机插新技术集成研究 下一篇:关于生态乡村绿化建设后期养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