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春播马铃薯色膜覆盖对前期各层地温影响的探析

时间:2022-10-17 12:46:14

摘 要:透光地膜覆盖对地温有提升作用,其他颜色的地膜覆盖春播马铃薯会对耕作层内不同层次的地温有何影响?笔者于2016年对洛南县农技中心在石门镇王桥村三组所进行的马铃薯色膜覆盖试验中进行了3次测量,并进行了简单的探索分析。

关键词:春播马铃薯;色膜覆盖; 地温影响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35

1 试验设置

1.1 区域气候

试验田地处秦岭山区,中温二类,川平地,高:989.2m。

1.2 土质

新积土类黄棕壤。

1.3 播期

2016年3月11日。

1.4 耕作方式

纯种,垄作。垄距:60cm,垄高:15cm、一垄双行,株距:30cm。667m2密度3700株。

1.5 地膜色度

普通透光膜,黑、无色条斑膜,银色膜,黑色膜,以露地同样规格作垄露地播种作为对照(ck),计5个测试区。

1.6 测试时间

根据当地马铃薯芽苗发育时期和气候特点,选3个时段的晴天地温最高时段14:00―15:00:萌芽期;始苗期;

多苗期(当地气温剧升期)。

1.7 温度计

选用普通100℃的酒精温度计,以表下端计层次温度。考虑土壤湿度对温度的影响性,温度计插入均在湿度差异较小的垄面中间。

1.8 测试深度

以马铃薯生长及当地极易烧芽土层确定了以垄面地膜为准的膜下2cm,5cm,8cm,10cm,15cm计5个层次。

2 测试结果对比及分析(见表1)

不同色膜、不同时段在马铃薯生育前期的不同层次对土壤温度均有影响;透光膜在3个阶段、5个层次均表现增温;条斑膜、银色膜和黑色膜在某些阶段某些层次具有增温效应。

膜下5~8cm处,温度最适萌芽出苗,尤其是从高纬度、高海拔的陕北、内蒙、陇西等地调引的种子因当地气候条件所定,多数种子未通过休眠,播后在较高温度下须经一段时间才可萌发,在石门镇同样条件下比当地薯种出苗晚10d以上,若播种深度在5cm以下,因温度低,萌芽出苗时间延长,这往往就遇上了本地急剧回升的高温天气,极易使尚未出膜的芽段在膜下至5cm处烧坏。

3 结论

单从本地马铃薯春播以增地温、促早发、保全苗为目的,洛南县春播马铃薯覆膜以选用普通透光膜为适宜。春播马铃薯深度以种薯芽眼计,5cm为适宜,不应超过8cm,以利用有效增温,早发快长,在4月下旬前出苗,以免高温烧芽。4月下旬后,膜下至5cm处温度极易达到40℃以上,要及时对未出苗的破膜降温,防止烧苗。关于色膜对抑制病虫草害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有待继续探索。

作者简介:宋义志(1965-),男,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农业站干部,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上一篇:分析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的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