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修辞,精彩作文

时间:2022-03-08 01:15:14

学点修辞,精彩作文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波澜,有起伏,才能精彩吸引人。文章遣词造句讲究,才能夺人眼球,成就华章。正如孔子所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学会修辞,则是精彩文章至为重要的一环。修辞,不仅仅是修辞格的使用,它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本文从语音、词语和语句三个方面,就作文如何使用修辞,做点探讨,以期对中学生的写作有所助益。

一、语音修辞

它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有节奏,优美动听,同时使语句富有变化,不呆板。为达到这两种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对偶句。诗是凝练的艺术,更是讲究对仗工整的艺术。看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语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试想,这样的语句呈现文章中,老师焉能不欣赏。

(二)妙用叠音词。使用叠音词,一是读来朗朗上口,二是可以达到强化内容、情感的目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道出了庭院的广大与幽静。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音词的运用道尽了环境的凄凉和心境的凄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荷塘四周的树木: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音词的使用,仿佛我们的眼前尽是树了。

(三)使用排比。我们知道,使用排比,可以让文章富有气势,如滔滔江水般流淌。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福建优秀考生作文开头: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c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四)运用顶真、反复修辞。顶真,虽在文章中不怎么常用,但在广告宣传和歌曲中运用,往往受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丰田车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陈慧琳《记事本》: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日记本里页页执着。反复修辞的使用,一是读来音律的上口,二是可以强化句意内容。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就是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锻炼,古人所谓的“炼字”,就是这个意思。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绿”即为典范。再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着一“紧”字而境界全出。古希腊贺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表达化腐朽为神奇呢?

(一)用心选择打磨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平常词,用心选用,进入特定语境,往往变得神奇,富有韵味。请看:

1.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2.他想,走到哪里天黑了,什么地方不能随便滚一夜呢?(柳青《创业史》)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7.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8.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了布谷咕咕的啼声。(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二)词语超常规搭配组合。有时,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词语之间的搭配可以超越常规进行组合,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捧起清清的湖水,吻一吻手中的月亮。(周嘉堤《夏夜》)

2.温一壶月光,伴寂寞下酒。(山东考生)

3.鲁迅走了,民族魂消失了,我们守望的只有一地瘦瘦的苍凉。(山东考生)

4.步履匆匆回到工棚,一身疲惫躺下,然后盖上一件风尘仆仆的大衣。(山东考生)

5.世界如此姹紫嫣红,绽放一树树的繁华。(山东考生)

6.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弯秋月注视了千年,一江荻花苍白了千年。(《弦上月光》)

7.往事的风,淡淡地忧伤,一切的一切都回不来的过去一点点错开,弥漫着空洞的无奈。(张荣荣《何人梦里无花落》)

8.今夜,月华如水。今夜,为你无眠。我站在岁月的彼岸,隔着雪花的距离,思念成殇。(凌懿《想念你是一种幸福》)

(三)使用修辞格,让表达生动。修辞的妙处,就是原本单调枯燥的事物,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在词语修辞中,着重介绍通感和仿词。通感,有时,也可称之为“移觉”,即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再举例如下――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2.暮色灰黄而凉爽,本来就宁静的黄昏,静止了一般。(陈丹燕《玻璃做的夏天》)暮色可视不可感,“凉爽”是感觉效果移用于视觉。

3.被角的湿冷使我惊醒,歌声还在心的深处长颤。(沈从文《遥夜》)歌声“长颤”是感觉效果移用于听觉。

4.“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的笼罩着我。”(《紫藤萝瀑布》)“梦幻一般”,属于内心感受,是心理感受,“淡淡的芳香”与“梦幻”的迷蒙轻灵相似,互为沟通。

三、语句修辞

就是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锻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句”。语言表达中,使用不同的句式,可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许我们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但有那样的追求,我们的文章一定可以让读者刮目相看。

(一)妙用倒装句。古文中,使用倒装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没有什么特殊表达效果。但如果将古文中的倒装,尤其是定语后置,运用到现代汉语中,则会让人喜出望外。

举例:1.昨天下了一场大雪,纷纷扬扬的。

2.周日,我参加了一个生日派对,冷冷清清的。

3.迎面跑来一群少年,兴高采烈的。

(二)整散句并用。整句使用,可以使句子气势贯通,声音和谐;散句使用,则使句子灵活生动,自热而不呆板。请看:

1.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黄刚《草堂诗魂》)

2.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潘碧秀《流泪的滕王阁》)

(三)设问、反问,韵味无穷。本来无需问,却偏要自问自答;明明是肯定或否定,还要反问一下,这便引起了读者的思索,同时也加强了肯定或否定的语气。请看: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这句可谓点睛之笔,被无数人引用过,经典在自问自答中铸就。

2.如果说冬天已经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反问思考的雪莱,被恩格斯称之为“天才预言家”,他的一问,透露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周易》云,修辞立其诚。刘勰也说,勿为文造情,而是因情为文。中学时代的文章,不妨华丽些,诚如学者沈红旗所言,不要总将华丽与华而不实联系在一起,华丽,决不仅指词藻的繁丰、典故的叠用、引用的穿插及句式的灵活多变,辞格的交错出现等。真正的华丽源于从容的儒雅性格、辩证的思维形式、厚重的文化底蕴、严谨的科学气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在华丽表层基础上,慢慢进入到真正的华丽中去。

【参考文献】

修辞无处不在【J】.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上一篇:从儿童认知思维出发浅谈识字教学 下一篇:用认识和经验写出作文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