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新利润争夺战

时间:2022-03-08 12:01:11

亿新利润争夺战

林总的困惑

亿新公司绝对可以称得上是IT界的一颗新星,成立仅仅3年,但发展势头迅猛,半年前成功上市。其CEO林石更是踌躇满志,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几天前在股东大会上提出的留存盈余融资方案被否决,让他感到十分困惑。

周日,林石坐在湖边垂钓,但纷乱的思绪让他无视湖中鱼儿的反应,3天前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根据公司财务总监的汇报,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公司股价比前一年拉高了143.12%,主营业务收入达102亿元,同比增长49.6%;净利润高达2.74亿元,增长90.03%;每股收益2.03元,其中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3.28元。同时,公司手中的货币资金为6.02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3.81亿元,股东权益9.74亿元。从自我维持增长率(在不增加外部权益时,公司销售额的最大的增长能力就是自我维持增长率,这个数值等于留存收益除以所有者权益)来看公司的未来发展,截至2004年底,自我维持增长率为39%(3.81/9.74=39%)。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外部获得资金,那么公司2005年的最大增长率只有39%。如果公司要想在2005年实现60%的销售增幅,其2005年的资金缺口至少在2.03亿元(9.74x60%-3.81=2.03)。换句话说,2005年该公司的融资需求总额为5.84亿元(2.03+3.81=5.84)。

公司的高管们都明白,目前公司虽然发展前景很好,但如果资金缺口全部通过银行来解决,融资成本太高。过了一会儿,资金计划部刘经理说:“西方企业融资都是根据啄序理论,遵循这样的先后顺序:内部融资――外部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因此,我们应将2004年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留存,这样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而剩余的2.03亿元缺口则可以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低成本融资的“诱惑”和公司美好的前景,让这一提议得到了一致认可。

想起这次公司管理层会议,林石嘴角不自觉扬起一丝微笑,但随即,微笑变成苦笑,因为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在之后进行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在股东大会上,当亿新公司管理层宣布公司计划将股利分红留存作为资本金时,部分股东提出了异议:中小股东提出自己购买公司股票就是因为公司的业绩良好,希望年终分得红利,现在公司决定不分红就是在损害他们的利益,并对公司控股股东的道德产生质疑;而有一家大股东则提出自己在2005年有一项新的投资计划,指望红利来填补资金缺口,坚决要求亿新公司管理层尊重股东权益,实施分红计划。结果,亿新公司的融资计划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呵呵,年轻人,钓鱼就是钓鱼,这样三心二意,怎么能钓上鱼来呢?”一个爽朗的、底气十足的声音打断了林石纷乱的思绪,他抬头一看,是钓友老黄。老黄径自坐在离林石不远的地方,看似无意地说:“总不能让鱼自己跳上岸,再主动跑到你的筐里来吧。”林石心中一动,走到老黄面前说了声谢谢,便收起钓竿匆匆走了。

峰回路转

周一,林石召开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议。林石说:“这次的融资方案之所以失败,在于融资计划没有顾及股东的短期利益,长远利益固然美好,但是我们在股东大会之前并没有跟股东做充分沟通,没有说清楚长期利益有比短期利益更加美好的前景,这就好比钓鱼,鱼儿是不会自动跑到筐里的,股东在没有明确长期利益大于现在的短期利益之前,又怎会主动放弃目前唾手可得的短期利益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主动出击。”随后,在充分考虑股东长短期利益期望的情况下,亿新公司管理层制定了新的股利分配方案:10派5元(含税)转增10股。这意味着该公司实际融得内部资金3.14亿元,发行公司债券2.1亿元,银行借款6000万元。

之后的一个星期,公司管理层逐一走访了投反对票的大股东,向他们分析了公司未来的赢利趋势,说服他们继续将资金投入亿新公司以获得比新项目更大的收益率。同时,公司管理还走访了部分中小股东,向他们解释公司发展的目标和股东利益的一致性,树立起他们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信心,并保证如果他们继续投资该公司,他们2005年将拿到比2004翻一番的红利。

在亿新公司的第二次股东大会,新的融资方案最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由于获得了成长期最重要的一笔资金,亿新公司在2005年发展更加迅速,销售额增长60%的计划只用了3个季度就提前完成。

上一篇:兴隆公司的“民间融资”恋曲 下一篇:融资的功能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