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3-08 06:52:18

利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21世纪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逐步应用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趣味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现从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与意义、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多媒体课件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图1 利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数学学习

一、基本概念

1.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

2.有效性

有效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无效而言的。它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效果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有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或更难的任务;有效益指发展性价值和事物的正向变化。本文所说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至少要有效益和有效果[1]。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使用多媒体课件促进幼儿有效性学习的相关论著比较少,笔者查阅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甚少。现有研究中,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讲优点的多,讲不足的少,结合具体领域研究幼儿有效性学习的更少。

罗洪钦老师提出了运用多媒体适时导趣、导学、导疑、导法、导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这种提法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多媒体课件使用的目的和方法,并点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即课件仅能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助手和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

综合近十年的各项资料来看,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不外乎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研究:课前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中如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课后进行总结反思,进一步修改课件。看似这是一节课的三部分,实际上这三个过程应该是一个整体,哪一部分没有认真做好,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研究意义

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使抽象、枯燥的具体概念变得简单、明了,不仅创造了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调动了幼儿的视听感官,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还加深了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数学学习的效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有些课件的运用仅仅是浅层次的,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无效性,没能在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使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作用,真正达到辅助教学的功效,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无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并促进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有必要对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支持幼儿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四、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客观地呈现普通条件下无法显现的内容,展现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对抽象、无形的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现,使复杂的过程简化,使原本艰难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充满魅力。

2.良好的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学习,给幼儿主动权,教师可利用及时的反馈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保证幼儿获得完整、可靠的知识。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

3.极大的共享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多媒体信息可以自由传输,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更是可以实现共享。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教育资源可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4.知识的同化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各种媒体的相互补充,使知识信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是一种劳役。数学学习本身就比较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的幼儿来说,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前的2~3分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合理选择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好课程的开端,从一开始就抓住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把幼儿吸引到课堂上,为整个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按图形分类”时,把图形宝宝藏在火车中,播放火车的轰鸣声,并带着图形宝宝开出来,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从一开始就使幼儿集中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幼儿,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确实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在学习“数的分解”时,孩子们很难理解一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相加组成的。利用多媒体课件给两只小动物分萝卜,其中一只分几个,另外一只分剩下的,这样幼儿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很快明白一个数可以分成几和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的课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加深理解和掌握。

3.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缘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幼儿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的学习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4.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正可谓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事物规律,再现生活情景,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可靠的感性依托。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中,设计“购物”情境,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去买本子,每个本子3角钱,他带了2元钱,问最多能买几个本子。这样指导幼儿思考讨论,引出钱的用途,然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过钱。

通过课件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使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爱上数学。

5.创设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巧妙设计足够的练习,激发幼儿的学习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也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程度。

参考文献

[1] 吴卫忠.走互动之路构有效之课[J].新课程研究,2011(1):141.

[2]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探索学习 下一篇:电子白板在中班外国传统故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