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语言 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2022-03-08 01:33:31

优化评价语言 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活动做出适时适当的评价,引导、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行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的调控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使学生在平等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例如,教学《爱之链》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乔依为老妇人修车非常卖力,大部分学生提到的是“爬进”“蹭破”“摘下”“喘着粗气”“沾满”“脏”等词表现等比较明显,也容易体会,当我即将进入下一环节教学时,班里的一位中等生突然举起了手说:“我从这一段中的一个‘找’字可以体会乔依修车的竭尽全力和他助人为乐的精神。你们想,要放置千斤顶,先要扒开地上的积雪,才可以放稳,不至于滑倒。其次要找一处平整的地面,才可以放平、固定好位置。但我从乔依的破汽车在乡间公路上慢慢地颠簸可以知道路上高低不平,要想找一处平整地比较困难。而乔依就是在这样的下雪天,在这样的路面上,找了一处地方放置千斤顶,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深刻的理解让我始料未及,但这是激励学生的大好时机。我马上带头鼓掌,还热情地赞赏道:“真是太精彩了,老师都没有理解得这么深刻,可能作者本人都没有想到呢!”教师热情昂扬的评价语言使这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教师的赞赏,不知不觉中又达到了一个教学高潮。而我在佩服之余,也深刻地领悟到,满含激情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得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二、启迪性评价,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教师或同学的启发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闪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表现,合理、恰当地利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在心灵碰撞中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拓展思维。

例如,教学《船长》一课,要求学生想象一下“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没想到学生回答比较简单:“争先恐后地逃命,乱作一团,惊慌失措……”我随即说:“大家真会动脑筋,竟想到了这么多词,如果能把这乱作一团、惊慌失措的样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述,该有多好啊!”

这样,教师启迪性的评价发挥了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在无形中进行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幽默性评价,呵护学生心灵

德国学者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评价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避免一般批评所带来的压力和伤害等负面影响。巧妙风趣地进行评价,使课堂充盈着欢笑。诙谐幽默的语言,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教师微笑着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这种善意的评价幽默风趣,既纠正了学生的偏差错误,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不注意听讲,眼睛老往窗外看,于是我会说:“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吗?”学生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

参考文献:

张辉.小学教师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下一篇:培养兴趣,创造乐趣,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