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新教材引领学生开启“估算”之旅

时间:2022-03-07 03:51:51

激活新教材引领学生开启“估算”之旅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量的估算”是“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指出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不同年段制定不同估算要求。低年级段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环境中,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感受估算的作用;中高年级段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苏教版在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编排了乘法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为了更好地解读教材,笔者把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

相同之处:1.选择的情境都来源于生活:安装自行车车轮和购买水果。旧版安装自行车中学生要根据生活经验挖掘出隐含条件“每辆自行车需要2个车轮”;新版购买水果中,“哈密瓜每箱62元”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是多余条件,要剔除。2.都是把估算编排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便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

不同之处:1.地位不同:旧版作为习题中的一道解答题;而新版是以例题形式呈现,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解法不同:旧版中可以估算,准确计算还可以用除法计算;而新版中只学过《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只能估算。

综上所述,以《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为例,新版教材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估算的魅力。笔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变“看题”为“听题”,估算“粉墨登场”

教材对于“为什么要估算”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购买水果的情境,买4箱西瓜够不够?首先要计算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引导列出算式: 48×4=?引导学生:48×4没有学过,这该怎么办呢?从而“逼”着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这样的“逼”不仅让学生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把估算看成是精算的“备胎”,一旦学完笔算后就把估算“抛弃”。

估算是人类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需求,为了让学生体会倒不是老师“要我估”而是“我要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笔者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样的购物情景,但口述信息,水果店西瓜每箱48元,你想买4箱西瓜,但只带了200元,够不够呢?学生在只凭瞬间记忆的情况下,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数据的认识第一时间会把西瓜“每箱48元”看成“每箱50元”, 估算的意识在自然而然中产生,学生向估算迈出了第一步。教师要善于用心设计符合估算的情境,这样学生估算的意识就会轻而易举地“粉墨登场”。

二、变“单调”为“多样”,估算“精彩纷呈”

在“听题”的训练下,学生的思维已经由“我要算”转变成了“我要估”,那怎么估呢?估算的重心是“推理”。教材是以两个小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推理的:把48看成50,50×4=200,48×4

(一)通过上、下限来推理

师:把48看成50,估大了还是估小了?最多只需要多少钱?

学生在生活中都很多的直接经验,凭借经验和感觉,把48看成50,显然估大了,也就是说最多只需要200元,这是总价格的上限,所以付的钱肯定比200少。

(二)通过乘法的意义推理

师:50×4表示几个4?既然50个4等于200,那么48个4的结果呢?

学生对于乘法的意义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利用乘法意义来判断48×4与200的关系,不仅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还能让50×4和48×4的大小关系更明朗化,48×4就是比50×4少了2个4.

(三)通过积和因数的关系推理

师:50×4=200,48比要50小,那么48×4的结果呢?

对于乘法算式50×4和48×4中,因数4相同,另一个因数50>48,所以48×4肯定小于200。虽然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积和因数的关系没有揭示,但是学生凭直觉和经验都能直接判断。

针对教材简略的过程,为了打开学生的估算思维,教师多角度演绎推理,以“问题”引领,让学生走上推理的“征途”。

三、变“配角”为“主角”,估算“任重道远”

在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及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此可见估算已经由“配角”变为“主角”,但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掌握用估算解Q问题的办法,仅仅通过这一道例题肯定不够,教材在不同的年段设立了不同的例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学生。

教材在总体编写上对估算颇有一带而过的感觉,编排的例题偏少,对格式没有严格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估算理念,凸显估算之“重”。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养成时时估、事事估的意识。如,购物时估一估多少钱、观看演出时估一估多少人、在测量前估一估长度、精确计算前估一估结果、解决问题时估一估验证一下答案……让估算不断地“出镜”,才能实现从“配角”变成“主角”的转变。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方运加老师曾说过:“判断一个人数学能力的强弱,并非单纯用算术运算能力所能标识,关键指标是否讲道理,明原理。” 估算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需明确估算意识之重要性,把估算融入日常的教学,估算就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

上一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