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07 12:57:41

西畴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介绍了甘蔗的生物学特性、甘蔗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甘蔗的需肥规律,分析了西畴县甘蔗栽培管理中存的问题,提出西畴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甘蔗;气候条件;需肥规律;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03

西畴总面积1506hm2,属亚热带低纬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年均气温15.9℃;平均日照时数为1500~1600h、年平均降水量为1294mm,平均无霜期355d以上,非常适宜甘蔗生长。2013年引进英茂公司投资5.5亿在兴街镇建设成日榨甘蔗5000t糖厂,发展甘蔗0.512万hm2,由于受30a一遇雪灾和霜冻影响,入榨32.3万t,2014年甘蔗在地面积0.6万hm2,入榨43.2万t,但受国际糖价低迷,甘蔗原料收购价为420元/t,蔗农积极性不高,利用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每667m2产值,提高蔗农积极性,确保糖价回升企业有足够原料供给迫在眉睫。

1 甘蔗在生物学上的特性分析

甘蔗属于多年生的宿根热带以及亚热带草本植物,是一种C4作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光饱和点,其二氧化碳补偿点一般情况下相对较低,而且光呼吸率也比较低,具有较大的光合强度。此外,甘蔗秆是直立的,具有粗壮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甘蔗表面往往被有白粉,叶是互生的,其边缘具小锐齿状,且花穗属于复总状花序。从专业化角度出发,甘蔗是一种喜温以及喜光的作物,无霜期一般在330d以上,且年降水量要求在800~1200mm之间,其日照时数大于1195h。在土壤适应性方面,甘蔗具有相对广泛的适应性,往往以砂壤土、粘壤土以及壤土较好。其pH值只要在4.5~8.0之间都能生长,但以6.5~7.5为适宜。

2 甘蔗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

2.1 萌芽期

指下种后至萌发出土的芽数占总萌芽数80%。在甘蔗萌发时期,其平均气温一般都要在13℃以上,当气温大于20℃的时候,生长速度会不断上升,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气温在26~32℃的时候最适宜甘蔗发芽。针对甘蔗的发芽土温(主要是指0~10cm的土壤),需要将土温控制到18℃之上,当比该温度低的时候,则甘蔗发芽速度会降低,且发芽率也相对较低,还非常容易出现缺苗现象。

2.2 幼苗期

自萌发出土后的蔗芽有10%发生第1片真叶起,到有50%以上的蔗苗长出5片真叶时止。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20%~30%就可满足其生长所需,水分过多或过少都有碍根系生长,对幼苗生长发育不利。

2.3 分蘖期

自有分蘖的幼苗占10%起至全部幼苗已开始拔节。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以25~30℃最为适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分蘖越多。水分适当分蘖多,分蘖快,但水分过多,导致土壤通气不良,也会影响分蘖,土壤水分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阳光充足分蘖多而壮,否则分蘖少。浅培土,勤中耕,土壤氧气充足,均可促进分蘖。

2.4 茎伸长期

开始拔节且蔗茎平均伸长速度每旬达3cm以上起至生长基本停止称茎伸长期。日平均气温30℃左右最为适宜,高达40℃仍略有伸长,低于20℃, 则随温度下降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蔗茎伸长期是甘蔗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土壤必须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为宜。

3 甘蔗的需肥规律

甘蔗在每个生育期对于养分吸收方面的总趋势是苗期相对较少,且分蘖期会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在甘蔗伸长期的时候吸收量上最大的,之后在成熟期的时候会再次减少,甘蔗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坚持“重施基肥,适时分期追肥”的原则。若只施追肥,不施基肥,有可能会使甘蔗“头重脚轻,上粗下细”,还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但是若只施基肥而不施追肥,则容易后劲不足,造成“鼠尾蔗”,直接影响甘蔗产量。

4 西畴县甘蔗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种植科技含量低全县蔗区生产主体大部分是农村的单家独户,接受并运用科学技术能力较弱、科技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甘蔗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粗放,导致甘蔗产量偏低。

基础设施差,蔗区利用稻田种植甘蔗的少,利用旱地种植甘蔗的多,水利设施不配套,仍然是制约甘蔗高产的主要因素。

冬春低温和干旱西畴县冬春季节常干旱,气温偏低,不利甘蔗萌发、分蘖、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

5 西畴县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高糖、抗病、蔗茎粗大抗倒且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水田和水浇地应选用粤糖93-159、粤糖00-236、新台糖1号、云蔗05-51等品种。旱坡地:应选择抗旱、耐瘠、耐粗放、早生快的品种。如:粤糖86-368、云蔗03-258、云蔗05-51等品种。

5.2 利用蔗区自然降雨和蒸发量变化规律,优化新植蔗植期

甘蔗栽植时间掌握在当年的12月-次年3月,时间过早没有蔗种,过晚影响产量和品质。旱地或者没灌溉条件的地块采用晚秋植或冬植,以利用秋末、冬初雨水保全苗和壮苗;水田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采用秋植、冬植或早春植。

5.3 整地深耕

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从而使根系更好地发挥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还可减少蔗田的病、虫和杂草。深耕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使地上部分生长快,产量高,一般要求40cm左右。

5.4 利用槽植节水栽培

坡地沿等高线开槽植沟,深30~35cm,行距90cm,底宽20~25cm,根据地形间隔10~20m,预留一宽20cm高30cm的小梗,使每一种植沟形成若干个种植槽沟,每一个种植槽沟形成若干个天然的蔗地小水库,有效地拦截秋末冬初的自然降雨,提高了蔗区有限自然降雨的利用率,实现了旱地土壤保水保肥目的,达到了提高甘蔗成茎率,促进甘蔗植株个体生长,提高单茎产量。

5.5 重施基肥

甘蔗对磷、钾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所以磷、钾肥宜早施。量少时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时,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蘖盛期或伸长初期施用。每667m2用50kg过磷酸钙、甘蔗专用复合肥40kg与1000~2000kg有机肥堆沤7~15d后施入植蔗沟。

5.6 合理密植

甘蔗种植行距要求在100~120cm,有利于通风透气和植后田间管理。播双芽苗蔗种1t/667m2,一般掌握在每100cm 12~15芽左右,保证每667m2 8000~10000有效芽。采用深沟板土、双行对空下种,蔗种平放在种植沟板土上,芽向两侧,再回土覆盖、轻压,以利发根。蔗种回土盖种厚度一般在5cm左右。

5.7 全膜覆盖

甘蔗不同生育期的需水差异较大,表现为“两头小, 中间大”的特点。萌芽期和分f期相对干旱、气温相对较低,而萌芽率的高或低、分蘖的多与少直接影响甘蔗当年的产量,此期通过全覆盖有效控制土壤水分的“零”蒸发损失,显著提高甘蔗种苗利用有限土壤水分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善无灌溉蔗区制约旱地甘蔗萌发出苗的土壤水分环境。

5.8 配方施肥

选择具代表性的土壤,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磷、钾、有机质、pH值和对甘蔗产量和糖分影响敏感的微量营养元素。

5.9 合理灌水

甘蔗需水量大,应注意及时灌水,但应避免大水灌溉,提倡轻水灌溉,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以湿润为主。

5.10 培土定苗

一般每年应培土1~2次,每次间隔30d左右。同时结合培土,适时定苗,保苗10~15株/m。

5.11 病虫草鼠害防治

当前,西畴蔗区以蔗螟、蔗龟、蓟马和杂草等病虫草害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并呈日趋加重之态势;以绵蚜、蓟马、褐条病、锈病最常见、分布最广泛;而粘虫常突发性爆发性危害甘蔗。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5.11.1 队伍建设及预警监测

加强植保员队伍建设和技术培训、加强甘蔗病虫预警监测,适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信息,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5.11.2 推广使用脱毒健康种苗

播种时用3%生石灰水种苗消毒2~6h,促使蔗株健壮生长,增强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快锄低砍收获和清洁田园、深耕晒垡除去大量越冬病虫源,加强田间管理,有利于甘蔗正常生长,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5.11.3 灯光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安装“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每晚开灯10h,每盏灯可诱杀蔗螟成虫300~500头,蔗龟200~300头及其它多种害虫。一般每3.33~4hm2左右的蔗田安装1盏,灯架高出作物20cm左右并能升降即可。

5.11.4 草害防治

常用土壤处理, 甘蔗下种复土后退步喷施72%异丙甲草胺130g/667m2, 65%甲灭敌145~175g/667m2。

5.11.5 鼠害防治

用万分之七敌鼠钠盐毒谷,禁用街上销售的其它鼠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毒害。

6 应用推广蔗田立体间套种,提高蔗田综合经济效益

西畴县甘蔗种植的主要是冬植、春植和以及它们的宿根蔗。新植甘蔗从播种到封行一般间隔110~120d,而宿根蔗从砍收到第二季封行一般间隔150~170d。甘蔗种植行距多为100~120cm。根据间套种原则,选择全生育期在90~130d左右作物间套种,可有效争取空间和时间, 充分利用土地、光能,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7 适时砍收

根据糖厂开榨时间及砍收计划,有序砍收。砍收时采用快锄低砍收获。做到收后回头不见桩,适当留蔗头高度不浪费原料蔗;蔗蔸留在土内,蔗茎不破裂;砍收时保护好蔗蔸过冬。

上一篇:洛阳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研究 下一篇:夏季果树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