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提质”之花绽放光芒

时间:2022-03-07 09:33:59

摘要:本文先从分析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入手,进一步探讨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观念 教学手段

在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是教与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展现自我、实现自己职业价值和获得职业自豪感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效地学习?2013年5月13日至5月30日,依据学院的统一安排,我们学院高中部对我市九所高中(盘锦市高级中学、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盘山县高级中学、盘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辽滨实验学校、大洼县高级中学、大洼县第二高级中学、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辽油一高中)“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试点项目进行阶段评估检查。依据学院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学院高中部按照下面四大项进行了检查:(一)规划(二)规范办学行为(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我们采用了听课、查阅资料、座谈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查。我市各高中切实重视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稳步地素质教育,认真践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力倡导“减负、增效、提质”,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从而提高了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1、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老师讲得多,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2、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比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怎样调动不爱发表意见学生的积极性?等等,不能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也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效。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

3、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普遍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学生态度不积极,思考停滞,教师感觉教学就是在生硬的拉拽,或者是艰难地推着学生走,只要老师稍微一松劲,学生就再也不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殆尽,所谓"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越来越少,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越突出。

4、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智慧不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不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问题是没法解决的,这已经成为通病了,大家都这样,我也就这样了。或者说现在的学生就是难教,习惯不好,做老师的有什么办法……

谈了这么多,始终围绕的就是一个中心问题,即课堂教学实效性,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一定要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研课题,反复探索不断实践,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性呢?

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关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和老师们一直在探讨和实践。虽然此问题我们没有找到什么严谨的概念界定,但是有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的,这里的发展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三维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没有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是没有实效的。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保障和途径。

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减少低效无效环节。一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个步骤有分那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哪些环节属低效无效环节,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增删,精心设计。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突出知识重难点,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必须省时、有力、有效。(2)、必须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3、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和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1)“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2)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法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现代企业的绩效考评研究 下一篇:浅议企业财务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