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本教研方法初探

时间:2022-03-06 03:22:23

开展校本教研方法初探

校本教研基本环节教学反思一、前言

开展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以校内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

二、校本教研应把握好六个环节

1.提出问题,确定课题。研究中应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迫切问题确定研究对象,集体研讨,相互补充,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刻全面的认识,最终确定课题。

2.以实为本,制定方案。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其在制订方案时要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反复论证,认真规划设计,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3.多方合作,共同探讨。合作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方案制定好以后,首要任务就是寻求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包括学生。在合作中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收集资料,重在实践。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收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研究资料,包括教学随笔、课后反思、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日记等。

5.评价效果,多方验证。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生成的,要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要对实际效果进行多方验证,进而总结出研究成果。

6.发表成果,共享推广。研究者要善于用简洁明了而又合乎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与诠释研究的历程和结果,提倡以叙事方式写作鲜活的个案研究报告,不必一律写成规范、严格的学术论文。这有利于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成果分享和推广。

三、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教学反思。要将教师的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有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反思,学校适时组织反思经验交流,要鼓励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记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及时修订教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记教学中的疏漏,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

2.发挥教师主动性。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要把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习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加强计划性和实效性。校本教研是以单个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要加强教研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和教研计划,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重质量,讲实效,重过程,不走过场,让校本教研有序有效,落到实处。

4.提倡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引领是使校本教研具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关键因素,离开了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往往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甚至会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

5.强调同伴间合作互助。加强教师集体之间的合作式研究,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研究和协调支持,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上一篇:家,温馨的港湾教案 下一篇:教海拾贝:从《变色龙》到“变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