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

时间:2022-03-06 02:10:08

浅议初中化学生态课堂的建构

摘要:在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下,习以为常的课堂得到了富有活力的重建。构建生态课堂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主要从创设问题情景,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态课堂;教法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教学观念遭到摒弃。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好教师、学生、课堂环境这三种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关注个性,突出发展,构建一个生态课堂。化学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课堂中各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一个特殊的微观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直接制约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状态,影响“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应是在自然、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活动。本文拟从化学课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就如何构建生态化的化学课堂作一初步的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

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把能够真正进入学生视界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学生采取有效的探究活动,提出有效的问题假设,通过有效的实验、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得到有效的科学知识,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节中为分析电解原理,笔者在采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设计如下问题:(1)通电前溶液中有哪些离子?通电后溶液中离子如何运动?(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铜棒上有一层红色的固体析出,说明了什么?(3)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石墨棒上有气泡产生,判断可能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4)根据实验事实你能得出哪些离子优先放电?这些质疑式、探究式、递进式问题的设置为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构建了平台,问题层层递进,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创设了交流的空间。

二、改变教学方式,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的。生活和化学是分不开的,化学知识只有和生活链接,才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构建的生态课堂就是要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生活经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感悟、发现。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时机,营造充满生活体验的生态化学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新课程下生态化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活生生的化学相关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也许小课堂里的化学知识是有限的,但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

生态课堂所期待的生活化原则必须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求知、思考和体验。教师将丰富的大千世界引入课堂,将时代的热点话题引入课堂,将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件引入课堂,将身边的凡人琐事引入课堂,将自己的故事和体验引入课堂,把学生关注的敏感话题引入课堂,让生态课堂更加摇曳多姿。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着生活的快乐。

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飞扬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生命完善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一种生态的课堂。生态课堂中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融合。每一节生态的课堂都是鲜活而富有个性的课堂,都是无法复制的、独特的课堂,都是和谐、平等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尉.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田真,吴明发.浅析教育的生态环境[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金玉梅,靳玉乐.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上一篇:英语学习情感升级五部曲 下一篇:以趣促效,强化英语自主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