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探讨

时间:2022-03-06 01:34:39

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起实施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较之前护理风险事故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士长的管理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安全;护理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医务工作者及探视人员等可能造成危险与伤害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并对其采取正确处理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风险的应对与控制;风险控制效果的评价[1]。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护理,目的是对潜在存在的危险及时确认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计划来减少和避免日常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及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护理方面所承担的风险逐渐增大。如何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外科患者急症多、抢救频率高、病情变化复杂,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护理风险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识到风险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积极处理风险的意识,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500例,分别为笔者所在医院外科2009年及2010年住院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40.9±11.9)岁;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共16名,均为女性,年龄19~45岁,平均(30.9±9.9)岁,学历:本科2名,专科10名,中专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6名,合同护士2名。工作年限2~23年。

1.2 具体风险事件 总结具体风险事件包括给药失误、皮肤护理不当、抽血问题、患者摔伤、输液反应、患者意外、物品损坏、失窃事件、患者或家属与护理人员的争执、患者或家属投诉、护士违反纪律、工作人员投诉等。

1.3 护理风险管理办法

1.3.1 增强风险意识 (1)提高护理风险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熟悉国家法律法规,掌握医院规章制度,牢记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时通告其他兄弟医院有关风险事件,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警惕;提高护理人员基本业务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护理常规与各项操作规范,减少和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2)实行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标识,如防滑、区域划分、三查七对等标识;做好告知工作,及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生活环境、接受能力、性格情绪、人生阅历等具体情况使用书面、口头、告知牌等形式进行告知,注意沟通[2]。(3)加强护理人员证据意识与责任感。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接受护理过程详细、系统的原始记录,是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时的有力证明资料和重要法律依据。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完全严格遵照护理文书的要求,对于病情变化与特殊操作做好文字记录,记录特殊操作时与医生记录保持一致。记录要求体现真实、及时、客观、准确、严肃。从记录格式的管理、时间及内容上可以体现护士的证据意识与责任感。(4)保护患者隐私,尊重知情权。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3];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把治疗风险、药物不良反应、具体医疗措施等详尽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特殊治疗或护理项目时,如遇患者拒绝,应将情况详尽记录,并让患者核实签字,使患者充分知情,实现遇到医疗风险时医患共担。

1.3.2 阻断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1)护理因素。护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均会对患者造成安全威胁。定期组织外科护士进行业务学习,掌握三基训练内容[4]。在做好对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低下人员培训的同时,注意团队业务能力的均衡搭配,排班分组时做到高低水平互补,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能力。(2)医源性因素。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礼仪与行为,做到礼貌用语、耐心解释、主动工作、热情服务、微笑待人[5]。(3)医疗设备因素。所有护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外科医疗设备使用方法,特殊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急救器械与急救药品情况,使其时刻处于优良备用状态。禁止药物、耗材数量不足、规格不匹配、仪器设备机械性能不良等情况的发生,以免影响治疗护理效果。

1.3.3 制定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实施高效率的规范化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护理工作中,注重与医疗的配合,改善护理设施与装备条件,提高护生带教能力,定期组织学习规章制度与应急预案,熟知各自的职责,掌握各班次工作内容与流程,使每位护理工作人员都掌握其中重要环节。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定期组织人员统计各方面的护理风险信息,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点评,查找缺陷与风险事件的原因,并通告全科护士以达到风险预警的目的。通过学习,使护士从根本上改变“怕出错”的观念,从意识上转变为主动思考“哪里会有风险”,人人具备护理风险的预防控制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外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下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公众的医疗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加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医疗护理所承担的责任风险越来越大。医疗护理已经成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高风险、高科技的职业。在临床行为中,一个极简单甚至微不足道的治疗护理过程都有带来一定的风险[6],特别是外科,由于其急症多、抢救频、重症多、病情复杂等特点,护理风险更大。

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可以有效的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因此,要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以减少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如何保障护理的安全,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任务[7]。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其最终目标[8]。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更新了管理观念,增强了风险的认识,有效地控制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在医疗安全尤为重要的今天,实行护理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徐秀英.张惠贤,阿部富美子.日本医院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44-745.

[3] 杨巧兰,周波,李从贵.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维护病人的自.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49.

[4] 李文珍,马泽君,黄玉兰.住院患者口服药发送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57-1758.

[5] 王轶娜,徐萍,于晓丽,等.护理告知对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887-890.

[6]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7] 谢薄.外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68.

[8] 欧阳玉燕,王曙红.“五常法”在护理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6:82.

上一篇: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内科出血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