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3-06 12:35:36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也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育学指出: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始终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理性的思考。通过:1、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3、注重多媒体的使用,4、关注课堂活动四方面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促进学生的课堂收益

心理学表明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在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收益不佳,反而更容易引起疲劳。假如我们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就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停留在课间的有趣对象,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学生从课间中拉回来,去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接着,就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通过设问、图板、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与理解,加强有意注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于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高中数学某些抽象性知识,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演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地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提高课堂的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教学手段日益精巧、复杂。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使用实物、模型、图表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进行设计,受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展现y=sinx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画面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但是课件使用的适宜度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那种“秀课件”(即不顾学生实际,不顾教学内容,一节课用课件到底)是教师坚决所反对的。因为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该正确认识其辅助地位,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注重实效。

四、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孔凡哲等.上好课有效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数字活跃课堂里的每一位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这样来“猜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