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本土”的中国富人们

时间:2022-03-06 06:50:02

“移民本土”的中国富人们

变成外国人再回祖国赚钱

与前两次移民潮很不一样,近年来很多获得外国国籍的移民,却在实现了移民梦想之后返回国内居住,是什么让他们并不急于在他国享受生活?

在前不久的高考前夕,针对子女教育的移民潮再次引人关注。面对让人无奈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更多有实力的家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的研究结果显示,广东考生要考上北大,比北京考生要难百倍。鉴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户籍限制等因素,通过高考获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迫使更多的家长选择通过移民来拆招。

更多家长的这一移民动机,与徐平(化名)所接触和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早在2004年,徐平就获得了新西兰国籍,只有少数周围熟悉的朋友,才知道他是外国人、侨民。而事实上更多的人。这并不奇怪,已经获得新西兰国籍的徐平,事实上几乎很少离开中国,尤其是他从小就生活的北京。

类似徐平这样获得外国国籍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人,在海外移民人群中,绝对不是少数。已经获得美国国籍十年的薛小姐,也是在美国读完硕士后回国就业和生活的,为此,她不得不每年至少返回美国一次,来办理一些必须的手续。

这样的折腾和迂回,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们要“移”什么?

“对我而言,理由很简单,我看重新西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绝好的绿色大自然,超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社区氛围,以及一系列的好福利。”徐平对本刊记者说。事实上在打算移民海外之前,徐平已经因为工作和业务的原因,几乎周游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盘算,他最终选择了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唯一的理由就是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时候,他的个人财富远没有现在这么多。

“对我来说情况如此,但是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大部分比较有实力和条件的人,海外移民的主要出发点是子女教育。”徐平说,一个很简单的计算,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家长们会为了子女教育做这样的选择。就这十年来说,在国内,除去教育机会不均等、各种人为门槛等因素,若要子女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其成本基本上差不多够移民了。但是这样的教育投资,在面对高考这一门槛的时候,风险是巨大的。“你可以想象,既然要花费同样的金钱,为什么不直接投资移民,让孩子从小就开始获得良好的教育呢?”

正因为上述因素,近年来向海外移民的人群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以前,大家多少会感觉到手握巨额财富的人会考虑移民,但近年来个人财富积累达到投资移民要求的中产阶层,也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已经或正在考虑移民。

2011年11月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中国资产逾人民币1000万元的人当中,有60%正在考虑移民或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据中国银行和分析中国富人趋势的胡润百富(Hurun Report)联合发起的那次调查,美国是第一大目的地,其次是加拿大、新加坡和欧洲。

前不久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投资移民”签证的需求正在上升。美国“EB5”类签证每年最多可发放10,000个签证,条件是在美国投资100万美元并至少创造10个就业岗位,或者是在农村地区或高失业地区投资50万美元。

美国移民局数据显示,2011财年,美国从中国收到2,969份EB5移民申请(每份申请可包括多名家庭成员)。相比之下,两年前只有787份申请。2011财年中国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78%。

加拿大移民部门数据显示,2011年,加拿大一个类似的签证项目收到来自中国的申请2,567份,2009年才383份。由于需求(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太强劲,加拿大从2011年7月1日起把每年申请数量限制在700份以内。不到一个星期,这个指标就用完了,700份申请中有697份来自中国。

“除了上述地区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是中国大陆人群向海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徐平补充说,“在移民人群中,不乏对中国的社会环境感到失望或考虑到财富安全的人群,但是移民事实上并不大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在我接触的移民群体中,依然是宜居和子女教育为主要原因。”

去去就回来,只是变成“外国人”

徐平在北京有两家公司,主要从事外贸,而他本人则长期生活在北京。

“我每年只有很少的时间去新西兰,比如春节,这个时候北京空了,天气又冷,再说我这边也没什么亲人,待着很不舒服,所以我会这个时候飞到新西兰去住一段时间,因为我的姐姐和其他一些亲戚在那边。”徐平说,“至于为什么长期在北京生活,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公司在这边,当然我也可以遥控公司,或者把投资转移,但是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不划算的,另一方面,对我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国家生活,显然还不适应,我从小生活在北京,几乎所有的朋友圈子都在这边,从骨子里边我还是喜欢中国的生活,我喜欢听戏,喜欢卡拉OK,喜欢跟多年的哥们朋友一起玩,这就是我依然待在国内的最大理由。”

徐平所有的描述,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对于相当数量的海外移民群体,在完成了海外移民的目的,或发现融入境外生活和文化的不适感时候,会很快返回国内,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生活的适应程度而言,这都是最理想的选择。

薛小姐,同样从小生活在北京,在她的描述中,美国的夏威夷似乎远远比不上北京的胡同,而在她个人的胃口中,甚至北京胡同的鸡蛋灌饼,也比夏威夷甜点要更好吃一些。尽管返回国内才三年多,但是她很快如鱼得水,生活得自在逍遥。

“当然,能够这样选择生活的,也可能只是移民人群中的一部分,我接触的大部分技术移民人群,还是坚持在移入国奋斗,以便在那边有个扎实的基础,虽然可能更加幸苦一些,有一些生意或其他个人事业在移入国发展得不错的,还得坚持在那边生活,尽管融入当地社会有一定的困难。”徐平说。

“对于一些人来说,国外可能是天堂,好的生态环境,好的社会福利,甚至安全感等等,但是大部分人,勉强能够投资移民或者技术移民的人,却未必能过上理想的日子,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就是鲜活的例子。”薛小姐说,一般来讲在美国,新移入的华人,就业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男性而言,婚恋上也会比较困难。“可以想象,如果我在美国就业,可能就会搞个煎饼摊儿什么的吧,因为在别的方面,我本人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在国内,情况就会好很多。”

上一篇: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战胜贫困共享人类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