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警生教育转化工作浅析

时间:2022-03-06 01:39:18

高校预警生教育转化工作浅析

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高校中预警生也逐渐增多。预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高校预警生的成因,并就预警生教育转化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预警生;学籍预警;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40-02

目前,在全国各高校中都普遍存在着学籍预警生,面对这种现象,每位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只有正视它生存在的客观现实,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做好转化工作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预警生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社会的剧烈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功利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主义等等,这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的学生受社会上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恋爱观严重扭曲,不能正确处理恋爱问题,过早出现男女生同居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应该说计算机网络对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校中,少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二)学校原因

近年来,部分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张,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但学校各项软硬件设施却没能跟上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实验室、甚至连教室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导致高校教学质量下降。有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没能及时做好学生预防工作。

另外,当前许多高校存在着制度不全、执法不严现象。对于学生旷课违纪,缺乏一套科学的、全面的管理制度,或者即使有,也不能严格按章循事,处罚过于仁慈,甚至存在不了了之的现象。使得校纪校规对广大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1]

(三)家庭原因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籍预警生的家长都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视他们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包庇纵容,造成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惟我独尊;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养较低,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辄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的家庭不和睦,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生活缺乏关爱致使他们堕落;有的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言行不一,使得子女无所适从;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原本好学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对于大学教育模式的不了解、不参与,不关注,盲目相信子女的说词而造成与学校、老师沟通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及思想动态,当知道子女已经沦为预警生时,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生子女尤其突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以为考上了大学便万事大吉,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一味地追求玩乐享受,对“枯燥而单调”的学校生活感到厌烦。

2、学习方法不恰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和调整大学以自学为主、授课为辅的学习方式,缺乏自学和研习的能力,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3、对专业缺乏兴趣。一部分学生在高考时面对上百门学科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多是父母的意见,同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没有报考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在入学后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有的甚至放弃了本专业的学习。

4、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感情受挫而产生消极心态,自怨自艾,有的甚至产生了报复心理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再加上有的学生在思想理解上存在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没有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二、学籍预警生转化措施

武汉科技大学现行的学籍预警制度为一名学生大学期间不及格课程学分累计达到12个学分则进行学籍预警,学校教务处下达学籍预警通知书,要求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知晓,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改进学习方式方法

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工作,预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辅导员在预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辅导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预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建立预警生档案,实施跟踪帮扶

为每一个预警生建立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对于预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拉近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学生自我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注意信息的沟通和反馈。针对学生经常旷课违纪现象、迷恋网络、考试不及格等现象要及时与之沟通和交流,建立辅导员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渠道,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合力,并详细记录与学生、家长谈话沟通的情况,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尊重预警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辅导员应当尊重、信任预警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辅导员要把预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对他们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育人,预警不是一种处分,不要歧视、指责他们,而要感化和帮助他们。

(三)激发预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辅导员、任课老师之间应实现信息的畅通,可以建议任课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预警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使预警生在课堂上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预警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预警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给予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对于确实对自己专业不太感兴趣的预警生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转专业。

(四)关注预警生的进步

辅导员尤其要有使命感,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继续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力争使反复预警减少到最低限度。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团委、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引导预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善于发现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特长,多加关注和鼓励,这样结合起来促进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做好预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的确是一项繁重、细致的复杂工程,非一日之功方能奏效。实践证明,预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也不是铁板一块、朽木一块。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献出诚心、热心、爱心和细心,用一套科学的管理教育方法,用我们的奉献精神定能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邓映辉.高校预警生成因及其转化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11).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下一篇:钻孔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