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相亲季节

时间:2022-03-06 12:20:56

专栏:相亲季节

策划:冯怡 张澄 美编:徐佳媛

今时今日的相亲,变得不那么煞有介事,只是你情我愿大家happy的小派对。认识到有发展潜质的对象自然好,没有着落也不至太失望。

刚过去一个相亲季节,上海姑娘对我说,真要结婚花半年就行。于是前半年,好男好女都蠢蠢欲动,想在今年春节前摆平下半生命运。我不相亲,但好奇八卦,于是听来太多相亲故事。

有资深相亲女总结归纳了相亲准备或守则如下:

1、当某太太关心询问你个人情况后热情约你吃饭,地点又是靠水或临花园或有音乐红酒之类地方,请做好准备,对座大致会是一僵笑陌生异性。

2、平常看点电视剧评与乐评以防万一,不要学《相约星期六》那样自我介绍,活像在搞企业拓展。

3、相亲局上,不要吃你最喜欢的东西,免得这次受了打击,连带以后对它们都免疫。

4、若邻桌有人探头探脑,请对他们保持微笑,那很可能是你对面那人的亲戚。

5、如根本完全无心意,只本着满足介绍人一厢情愿之热情,不妨多带几个姑娘,就当是人家请的又一饭局,当自己party好了。

这些半带荒谬,但又确实每天在周遭发生的琐事,令人想到更宏大的婚嫁价值观问题。我不禁要问:今时今日,相亲依然存在,如果凡存在意味着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需求,今天相亲到底满足了我们怎样的爱情渴求?

我因而结论,从古到今,总共经历过三次相亲的价值观转移。

古时本没所谓什么相亲不相亲,反正都不过是父家做主,不嫁不嫁还须嫁。所以古时由家庭做主的相亲价值观说实在不是一种价值,而是一种规条。

直至20世纪自由恋爱价值观响彻,新派人士纷纷抨击相亲为封建毒害。从此也就提出了视相亲为不文明游戏的批判。我们看电影中年轻一代如何被父母带到上述的相亲场所跟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面对面,从现场的死气氛,大家就了解到相亲的封建。

走到现代,我们见的人太多,个个都像有可能性,每天从博客网络MSN及Facebook认识的新朋友,比父母那年代一年中所结识的人还要多。对于浮游的城市人来说,问题是太多选择而不是没有选择,于是,一种有效率的找对象方式,变得十分实用。

好玩的场地比一切都重要。如果在北京,两方不合,说多半句没意思就想走,但以北京幅员之大,最好找个可方便打车的约会地,要不然,两个没话说的人要走,倒头来在等车的地点再碰见,那也真没劲。

我想上海大抵是个比较容易相亲的城市,因为可选择不往餐厅而转到咖啡室,那causal一点总切合没有陌生人的大气候。只是“有空出来喝杯咖啡”,感觉就比出来吃顿饭来得轻松无压力。

我的一位适婚年龄心急先生就真告诉我,由于要常常寻找新的可能性,经常花巨资到园林酒家餐厅不划算,于是他现在都改到咖啡室了,就叫做casual的无意识相亲,与对方tea―tea,无压力。又不用太花时间吃一整个晚上。不过,眉精眼企的上海姑娘会否凭此判断阁下之经济实力与诚意,也就是另一回事。

上一篇:男女派:张乙涛、蓝婉绮跳动在味蕾上的爱 下一篇:大游行:向左走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