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05 11:49:19

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其能力培养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随时具备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直观教学;创新能力

对于每个人的学习生涯来说,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生物教学方面,更要利用生物这门学科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根据教材来介绍相关知识,同时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举个例子来说,“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这一章节中的内容就有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部分,这里面有介绍李时珍倾尽全力来研究药草,不惜以身试药,最终完成了一本巨著,也就是《本草纲目》。教材通过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本的内容中。再比如,在教学“传粉、受精”这一内容时,可以讲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生物知识,同时也能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是初中生物的主要内容,其中的理论与相关概念都是以实实在在的事物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对于较为容易获得的物体可以通过实物教学,对于不易获得的物体可以让学生观看标本或者是挂图等较为形象的事物来加深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加轻松活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认识课本中的物体,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为提高其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或者是观看课外读物和相应的电视节目来获取相关的生物知识,让学生具备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生物教师在教学“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分组设计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索“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元素”。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仔细观察和记录各种实验现象,还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思考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为得出正确结论打下基础。在得到实验结果之后,教师要再次组织各组学生来进行讨论,将实验结果与之前的假设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无土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与研究,设计实验来探索其中的原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到处都存在着创新精神,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无意中变得更强。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主要倡导的理念,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适时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陈文如.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3-445.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三坪农场学校)

上一篇:从布置时机例谈探究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下一篇:《汽车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