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05 11:06:34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61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给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日1次;B组:在A组基础上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000 IU,12 h 1次。疗程均为2周。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2.1%,B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老年人;不稳定心绞痛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7-0987-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SD)。因此,除抗缺血等其他治疗外,应积极早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老年UAP患者61例,男40例,女21例,年龄58~81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并经ECG、心肌酶学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且无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A组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日1次;B组在A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3000IU AXa WHO单位)腹壁下注射,每12 h 1次。疗程均为2周,随访60天观察急性心脏事件(包括再发UAP、AMI、SD)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1)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2)治疗后12导联心电图;(3)血液学指标:血小板计数、国际化比值(INR);(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5)随访60天,观察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1.4 疗效判断: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70%, 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70%,心电图ST段改善≥50%或T波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见表1。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P

2.2 随访60天发生急性心脏事件,A组再发UAP、AMI、SD分别为3例、1例和1例;B组仅UAP 1例。B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A组牙龈出血1例,B组牙龈出血2例,停药后恢复正常,1例因注射部位过浅,出现皮下瘀斑,改换注射部位后逐渐消散。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冠状动脉收缩[1]。其冠脉血栓为白色血栓,富含血小板,纤维蛋白少,有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对UAP控制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作为不稳定心绞痛基础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而发挥血小板抑制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相对温和,对二磷酸腺苷受体或GPⅡb/Ⅱa受体介导的血小板效应无抑制作用。

低分子肝素有较高的抗因子Xa:Ⅱa活性比值,可耐受活化的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且其生物利用度高,皮下注射方便,不需要监测APTT[2],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或骨质疏松并发症明显减少,对老年患者安全可靠[3]。本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取得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能有效控制老年UAP,且能降低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文,钱文毅.老年心脏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39.

[2] 胡大一,赵明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栓药物治疗[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2(1):67.

[3] 夏云峰,刘润梅,翟纪霞,等.肝素在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J].心脏杂志,2001,13(1):67.

收稿日期:2008-11-23

上一篇: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及价值 下一篇: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