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自然训练法

时间:2022-03-05 05:47:21

太极拳自然训练法

太极拳是依据《易经》衍生出来的一门生命运动学,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东方智慧型的运动模式,藏天地之玄机,蕴机体之律数。从某种角度讲,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与宇宙天体的运动模式相吻合,其活性的生态运动状态,表现出生生不息、无与伦比的生命价值。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当人一旦踏入社会的“熔炉”中,有机生命的价值便逐年减小,系统运行不断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扰和影响,很多行为已不被自己所支配,而是受社会行为的驱使,这就是现代人之所以不太健康的真正原因。练太极拳,就是通过功法训练把这种不良状态改变过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决不可只是机械式的局部运动,而是阴阳互根,虚实转换,动静有致,开合相宜,形成有机的整体平衡。练太极拳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失去了太极拳的真谛。故拳经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我研究太极拳三十多年,拜师学艺,得到禇桂亭宗师入室弟子耿继义先生的真传,又得到杨氏第四代传人宋志坚先生的真传,先后学习了褚氏形意拳,八卦掌,杨氏太极舒筋功法,养生功法,六十四式经典传统太极拳(流传海外,境内稀少),五十五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刀,三十八式太极棍、大枪等。天赐恩惠,能识宗师而登堂入室,并获太极内家真谛,莫不幸哉!时至今日,虽小有成就,然而艺无止境,太极殿堂,深邃无比,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勤奋耕耘,勤习体悟,太极之大雅风范,值得人们仰望追求,以达文化之巅。

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

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拜在耿继义先生门下,学习褚氏形意拳和八卦掌,时隔10年,九十年代初又拜在杨氏第四代传人宋志坚先生门下,宋先生赐我字号德泉,传我诸多练功心得,我把这些宋氏心得奉为至上宝典,并习练不缀,再揉进自身的感悟,不断总结出现今一套较为规范系统的训练方法,即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

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的前提,先要以东方的“有机整体观”了解人体,了解人体的系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作为人,从呱呱坠地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具有阴阳特性的高级动物,并和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相一致相吻合,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隐匿先天之疾,或罹患后天之病。因此,修炼太极以达养生或武功之目标,都不能破坏阴阳之本体,这是最为重要最为珍贵的原则,太极之核心精髓就是阴阳互根,也正是拳论中所说的“阴阳之母”,学习太极拳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先简述人体的阴阳分布,前胸这一面为阴,后背这一面为阳,上身为阴,下体为阳,这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身体的其他肢体部分,是可以调节的,或阴或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仍须分清,并在正确的方法下运行转换,而不可随意去做,阴阳的运动原则是阳动阴随,阳主动,阴相随,阴不可主动,阳不可妄动,阳要在意念的驱使下,带动阴面,共同完成动作目标,才符合太极拳的原则要求。当然,这种运动模式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又必须这么做,因此,太极功法或拳法的训练,如果用一种规范去做,就比较容易了,这也正是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的意义,运用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习练太极拳,或者说,运用规范系统的太极理念训练人体,就可以更容易更轻松地进入太极这一神秘的殿堂,从而真正了解和感悟太极拳带给我们的美妙神韵,健康心灵和身体。

一、中正的含义

中正的实质含义在阴阳,我们在教学中,众多学员运用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体验到什么是中正,并享受由此带来的诸多好处,往往是感悟深刻,更是兴趣盎然,越练越想练,不断有更多的目标追求。中正的状态如何用阴阳来体现?这是问题的关键部分,阴阳两字只是抽象的概念。我常说练太极要做到易学,易懂,具体化,在这里具体化最重要,不能具体化,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永远无着落,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把太极拳的阴阳修炼分为三度,而状态表现则是刚柔。哪三度?一是虚实,二是动静,三是开合。再具体一点,就是腿脚有虚实,手臂有动静,腰背有开合,三位一体。能做到这三度,则说明懂得了太极拳的阴阳关系,这就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基础。所以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其实质就是以三度阴阳为核心的动作训练。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体的三度阴阳呢?这是练习太极拳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大多数练习者往往并不清楚,或者并不知道正确的训练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尤其严重的是练习中出现了谬误,却还仍然走下去,结果南辕北辙,有悖于经纬,这完全是因为不懂得运用太极拳的三度阴阳所致,所以也就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太极拳的中正,更没有中正的体验。简而言之,我认为中正就是做到了“阴阳互根”。因为太极拳在练习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形位,即调节所有关节之间的相对位置,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联动关系的,身躯和肢体的姿态亦须摆放正确,也即所谓的“安排好自己”,使之符合三度阴阳的要求,那么怎样的状态才算符合三度阴阳的要求呢?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尽量让大家理解,领会,直到有了体验。

地球对人体的作用力,无论你是静止不动,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它都会对你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没有这两种力的作用,人类是无法生存的,但同时也对人体产生催化破坏作用,如果不能巧妙地运用这两种力,人就会老得快,活得特别累,甚至罹患不应出现的一些疾病。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在训练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巧妙地把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与人体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作用,或养生,或健体,或武功运用。但是,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懂得三度阴阳,并懂得怎样去练,能懂三度阴阳,又懂得练法,并且有了体验和感悟,中正即已形成。因此,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法是三度阴阳的训练,并逐步强化深入到身上,三度阴阳一旦上身,中正就有了,后面的几项也就不难了。

二、太极拳的松

同样,松是在三度阴阳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没有三度阴阳,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松,否则,往往也只是无根无本之松,我称那是软榻,万事万物皆由松而起,无极是最彻底的松,是清虚之气,空无之境,然而,空无之中,却暗存阴阳的能量,阴阳的孕育才形成了太极,所以练太极的最高境界是松空,是虚无,其间更重要的是阴阳的能量作用,松柔为本,阴阳互根。

松是太极拳修炼者的终生追求,是最高境界,松是外修五体,内养心性之功,首先要放松心神而达意念,心灵静谧而至安舒,则头脑清醒恬静。心意能松,肢体才会松,应先从脚底、脚趾起,再脚踝往上,节节贯串,直达头顶,同时达肩、肘、腕、手、指、周身一家,皆不着力,空无一切之感。总之,系统能松,才是真正的松,神经松了,五官、内脏也松了,皮肤的毛孔也随即张开了,其舒畅通达之感,无可言状。能松则举止轻柔,一片虚灵之气。练松,要依照太极拳的拳论拳经,寻源而回归自然,由三度阴阳而实现天人合一,规范动作、系统训练、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否则终将一生盲练,耗时费力,一事无成。

三、螺旋之圆

太极拳在运动中走圆,这一点习练者一般都知道,但太极拳的走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走圆,而是螺旋之圆。太极拳有缠丝劲之说,更精确的叫法还应该是螺旋之圆,或称缠丝功也可,因为练习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一讲到劲就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而想着用力,所以凡提到劲、提到力的时候都要特别谨慎,在这里笔者予以提醒。

太极拳运动的潜能发挥,体现在螺旋中。概括地讲,太极拳的运动模式是:大动走圆环公转,小动走螺旋自转,以脚为圆心,三盘传力,螺旋走劲(注:此处的力与劲,非人为所致,而是借用地面的引力和反作用力),人体的下盘在脚,也称作根盘,中盘是腰椎胯部,为中间的传力机构,两肩与头部为上盘,肘、腕、手、指的终端表现都是由肩背部传导而致。练太极拳经常提到的意、气、神,应是较高的境界和表现。意指的就是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一高级神经系统的过程,人在意的指挥下,运用三度阴阳的原理,控制人体各部位的形状和位置,使人体和地面的作用力相吻合相统一,产生螺旋运动。气指的是在上述运动状态下的神经感应,和周围空间产生互为作用,或叫做气感、电感。神指的是天人合一的神韵,蕴含在人体的内外,也称作内外双修,神形兼备,神是能量使然。

圆者,谓之极全,面面具备,点点连心,不尽之纳而不泄丝毫耳。圆者,周而复始,无端无倪,循环往复不已,无穷尽也。圆者,周正不偏,运达周畅,柔润自由,变易活泼,生气灵动,随机应变也。圆者,饱满圆润,包藏无穷,承载厚德,虚怀若谷,厚德者能虚也,虚自能容,能容则盈实成刚,刚则定也,故圆是两仪相合之像,谓最高境界,妙灵神韵。练拳时注意寻觅螺旋之圆,才算进入太极运行之正途。

四、顺的实质

顺,指的是系统的顺达,就好比一座顺达的城市,系统顺达,交通、通讯、水电等各系统,统一在一个主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恪守自己的系统原则,最大限度地完成系统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保证顺达,保持顺达,这个城市才具有完备和健康的生命力。以上我讲到的三项训练,也正是为了保证和保持太极功法和拳法的正确,不断修炼身体的系统,系统好了,身体自然健康,功夫亦随之大为提高。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看起来极简单,很多人在练,但若深入其中时,却感到其深刻的内涵。如果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基础功法开始学习,往往难以成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修炼水平,既要系统训练,更要训练系统。人体是一个完备缜密的巨系统,就如同天体运行,走定位,运天时,分毫不差。错综繁复的社会活动,使人的系统功能大为下降,甚至系统的某些部分遭到破坏,平衡功能的退化,导致协调性下降,精准度灵敏度亦随之受损,等等。系统的修复迫在眉睫,系统完好了,顺达了,即大功告成,所以,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就是系统修炼和整合的过程。习练者就好比是一台机器,训练的过程就好比把每个部件及零件都拆下来,检查一遍,擦拭一遍,然后再重新组装,成为一台全新的、性能良好的机器,其间当然也免不了吃很多辛苦,需要承受练功的寂寞和忍耐的煎熬,然而比起“十年太极不出门”来说,其所耗已不算什么了,因为运用科学训练法,三年就会有很多成就。

要实现顺的境界,须时时注意自我检查对照,第一,中正是否做到了;第二,全身是否松透了;第三,静态是否呈螺旋状,动态是否螺旋走圆;第四,上下左右是否贯通联动,是否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串,无始无端,循环往复;第五,意、气、神是否有所感应,或者有更深刻的体验或更高层次的感悟,特别要注意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在身体上的反应是否灵敏,如果进入极其灵敏的反应状态,则是上乘功夫上身的表现。

太极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大海之浩瀚,长江之流远,莫不遵循一个顺字,顺者昌,逆者亡,四时八方,顺天时,走定位,皆万事万物之定理,喜太极者若知晓,可少走很多弯路。

五、气的追求

气是什么?笔者以为是身体空净后而至顺达,练成太极之躯所呈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也称作内功现象。内功是意念控制下的神经作用,运用阳动阴随,互动不离的练功原理,培养身体极其灵敏的反应,这种反应和身体周围的空间相融合相作用而表现出的身体感应,即气感或气场,亦称作无形作用力,古人称其为真气。

出土的古代战国初期的文物——《行气玉佩铭》记载:“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夭。天几庄在上,地几庄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证明战国时期就有了类似太极功法的练习,并且已有切身体验,这是练习后真气运行的现象,或者是一种真气运行练习法。天几(天机)上动,地几(地机)下动,这正是天人合一的现象,并且顺此行则生,逆此行则死。老子的《道德经》讲“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等等。《黄帝内经》也有记载:“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等等。这些都可以证明阴阳原理在练功中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真气”现象。

我们运用三度阴阳训练法打好基础,找到身体的中正,再逐步放松意念心神,放松身躯内外,放松肢体,即松透身体各部,时时专注身体所有之动是否都是由脚而上至头顶至手指呈螺旋形,三盘传力,螺旋走圆,最后消祛所有拙力,空净身体,步入顺的境界,即内功已初步形成。内功的表现,是一种具有阴阳机理的混元状态,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变易莫测,接手时,外不见其动,对方即有明显被化击反应,如螺旋楔进,又似电之所催,正所谓“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内功是道法自然的自然现象,是从规范动作,系统训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必然,是长期不懈努力,遵循原理修炼而获得的。真气运行,内功在身,则精神矍铄,体态轻盈,养生意义不言而喻,技击功夫自然高强。

不论技艺多么高强,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无尚无量的精神层面。我常讲,练太极第一是修养、养生,第二是健体、祛病,最后才是功夫体用。张三丰祖师论道:“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若能够做到以平和、松静、安舒、自然的心态来练太极拳,以超然的内心,达观的态度作为自我修炼的根本,不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干扰,内功岂有不上身的道理。

上一篇:小作为收获大快乐 下一篇:我愿做校园里的那棵重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