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IPO效应内因及IPO审计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05 03:35:20

证券市场IPO效应内因及IPO审计的必要性

【摘要】IPO效应是国内外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IPO效应的存在有其内因,上市公司IPO要过IPO审计关,IPO审计对抑制IPO效应至关重要。通过阐述IPO效应的内因,强化IPO审计,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抑制IPO效应提供参考。

【关键词】IPO效应;IPO审计;经营业绩

一、IPO效应内因

IPO效应就是上市公司IPO之后的经营业绩较上市公司IPO之前的经营业绩显著地下滑,其经营业绩难以维持IPO之前的经营业绩。照理来说,上市公司IPO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拥有较高的资信等级,较少地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IPO之后经营业绩应该上升才对,实则不然,并且这种现象具有全球普遍性。IPO效应的内因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一)信息不对称,择机上市。大部分公司的发展同样也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要经过起步、成长、成熟及衰退四个阶段。公司往往对自身所处的阶段比较熟悉,会选择自己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进行上市,而外部的投资者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且有很多乐观情绪的投资者。公司便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达到上市的目的。正因为公司往往会选择最佳时机上市,而上市之后的经营业绩难以维持在上市时点的最佳水平,也不是处于公司发展的最佳阶段,这样一来就会出现IPO效应。

(二)利润操纵,财务报表粉饰。众所周知,公司要上市有着十分苛刻的财务指标要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考核的重要指标,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就可能进行利润操纵,粉饰财务报表。公司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来虚增资产,虚构营业收入,少计各项支出,或者是通过关联方进行利润操纵来满足公司上市的财务指标的要求。公司甚至会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合谋,通过提高审计收费来进行审计意见购买,让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审计报告以便其顺利上市。这样的话,公司上市时经营业绩有虚增的成分,不能如实地反映其业绩水平,上市之后的经营业绩也难以达到上市前的水平,进而导致了IPO效应。

(三)成本增加,协同效用降低。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经历了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然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一直备受争议。在实务当中,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大股东及中小股东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财务管理目标都符合经济人假设。上市公司IPO之后,管理层持有股份不断减少,和公司股东之间的成本不断上升。管理层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站在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公司的经营,不当使用公司的资金,如购买豪车豪宅及高档办公大楼,将公司资金用于吃喝玩乐,或者隐匿公司财产,进而损害股东的利益,这样的话管理层的资金使用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另外大股东和中小股同样存在着利益冲突及目标差异,大股东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掏空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管理层、大股东及中小股东之间成本增加,存在较大的目标差异,使他们之间的协同效用大大降低,经营业绩下滑,损害上市公司价值,出现了IPO效应。

(四)内部控制失效,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就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效果提供合理保证,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就不能合理证上市公司经营的效率及效果,另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同时受制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存在双重管理,容易导致职责权限不清,内部控制失效,上市公司容易出现过度投资现象。再者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实际上由控股股东指派,他们代表的是控股股东的利益,会使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及激励机制受损,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会损害上市公司价值,致使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出现IPO效应。

二、IPO审计必要性

由上述对IPO效应内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内因一信息不对称,择机上市和内因二利润操纵,财务报表粉饰属于上市公司IPO之前的内因,这两个内因与IPO审计有着莫大的关联,关乎IPO审计中对持续经营、收入、会计估计、关联方交易等方面的审计。由此可见,IPO效应与IPO审计关系密切,IPO审计质量的高低会显著影响IPO效应的高低。鉴于此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强化IPO审计:

(一)确保审计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进行IPO审计时首先要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IPO审计质量的高低,至少应该将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不利影响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否则不应该接受IPO审计委托。另外要确保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熟悉IPO审计业务,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能够顺利完成IPO审计,客观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避免审计意见购买现象的出现。

(二)积极关注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对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关系重大,注册会计师应当积极关注持续经营假设。公司一般会在经营业绩最佳的时候上市,且上市之后经营业务可能会发生变化或者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企业未来经营具有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应该从财务方面、经营方面及其他方面对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假设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存在重大疑虑,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三)高度重视收入确认风险。注册会计师是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对收入的确认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的风险。纳入账内的业务所对应的收入、成本、费用是否有真实、合理的业务基础,应取得必要的实物流和资金流的原始证据,以检查入账交易的真实性。积极关注营业收入的发生和准确性认定,比如为了完成上市、业绩考核的指标、行业不景气、存在海外代销就很可能高估期末收入;另外还要积极关注营业收入的截止认定,一般涉及期末收入大量增加、新产品试用就可能引起营业收入的确认期间有误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四)高度重视会计估计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基于上市目的而进行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审计其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一贯性,积极识别评估被审计单位会计估计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在IPO申报期间的特性是基本一致的,则IPO申报期间相应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该保持一致;如果被审计单位原来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不恰当的,则应该在IPO申报期间进行统一调整;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发生了本质变,,应该不拘泥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统一,应该自发生变化的年份起对新业务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不必用后期的政策或估计代替前期的,该项调整应该坚持谨慎性原则,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和对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深度了解。

(五)高度重视舞弊风险及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高度重视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舞弊风险,这种舞弊风险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另外,被审计单位往往会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操纵利润以达到上市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应该对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的名称、特征及交易类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尤其要重视被审计单位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实施舞弊的风险,比如以显失公允的价格与未披露的关联方进行交易、利用与未披露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循环虚构交易、利用未披露的关联方分担成本费用、接受未披露关联方捐赠、利用未披露关联方占用资金等。

三、结语

针对上市公司而言,应该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执行的效率及效果,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以确保上市公司约束机制及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针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应该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积极关注IPO审计过程中持续经营假设、收入确认、会计估计、舞弊及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另外应该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监管,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法律责任,降低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有效抑制IPO效应,可以从IPO效应内因和IPO审计两个层面入手。

【参考文献】

[1]李常青,刘清昌.沪市公司IPO业绩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01)

[2]邢丽琼.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及其动因探析[J].会计师,2013(13)

[3]刘瑜.IPO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J].财会月刊,2013(13)

作者:焦洁 张恒 杨逸凡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上一篇:证券概念扩大对金融监管的意义 下一篇:信息设计在平面设计的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