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时间:2022-03-05 08:26:5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思维范畴极其广泛,大到发现某种自然规律,小到学生解题时说出课本上没有的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是知识积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当代教育领域提出了最响亮的口号:“为创造而教”。那么怎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仅供探讨。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过程。如在教学小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预习后我引导学生对题目质疑,许多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课题为爬山虎,而文章却未用许多笔墨去写爬山虎?带着这一问题,学生怀着浓烈的探究兴趣再读课文,得出了结论:课文主要是写叶圣陶给肖复兴修改作文并请肖复兴坐客的事,写叶老对写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青年平易近人、关怀备至的精神。在深入学习后,我又引导学生自己解答疑问:为什么写人的文章要用爬山虎命题?“因为爬山虎是叶老先生家的,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面似写物,实则写人,所以以爬山虎命题。”“因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如一弘清凉的湖水,让人在燥热的夏日感到了一丝凉意,正如叶老先生的为人一样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学生们其说不一,虽然说法不同,但都表现了自读自悟的独到见解。由此可见,只要老师在挖掘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恰当地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情境,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诱发,撞击出灿烂的火花。

二、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能使学生不被成规所约束,不人云亦云,会让学生思路更开阔、更新奇,从而勇于质疑、敢于问难。对于学生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予以解释,切不可挫伤其好奇心。哪怕教师一时说不清的,也要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最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打破框框去想问题,敢于怀疑老师、挑战课本。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一学生提出漓江的水不可能是既清又绿的,因为他所见到的水都是清亮透明而不绿、绿而浑浊不透明。虽然他的看法有片面性,但可贵的是他能联系所见对书中所写展开思索,并且有勇气提出来,对多数学生于书本上、于老师面前唯唯诺诺的今天更是难得的。所以,我对他的善思和勇敢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看法,用事实说服了他。

三、培养创造想象力

创造想象力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契机无处不在。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描写桂林的山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当我问道:“既是‘形态万千’,除了课文中描写的‘屏障、竹笋、老人、巨象、骆驼’而外,还会有哪些形状呢?”学生们的答案是笔架、牛头、狮子、写字台……不一而足,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再如:《凡卡》一文中,凡卡寄给爷爷一封没写地址的信,按情节发展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在课后练习题中,我故意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爷爷收到信以后”的读写练习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有的学生写出了凡卡与爷爷见面时的亲热劲;有的写凡卡回家后依旧同爷爷一起守夜,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被冻死了;有的写凡卡被爷爷赶出了门,成了一个流浪儿;更有的居然写凡卡从艰苦的磨难中长成了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年,后来靠劳动挣钱养活爷爷、孝敬爷爷……不管结果是否符合情理,但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去创造、去想象。

当前,教学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时期,开始向创造性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上一篇: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下一篇:领略美 感受美 升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