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拆分知易行难

时间:2022-03-05 07:25:12

国家电网拆分知易行难

“主辅分离”再启,似乎给了国家电网帝国一拳,但这更像是一记棉花拳。

辗转波折8年之久,当外界庆幸电网主辅分离终于破冰之时,一些人士发现,辅业的内容已难以厘清,简单的切割也未涉及机制的变革。或许一阵喧嚣之后,向电价市场化这个目标并不能靠近一步。

改革方案重启

今年初,国务院同意了国资委去年11月上报的“主辅分离”方案。之后,由四大辅业集团和电网等相关方人员组成的电力体制改革筹备领导小组已启动的消息传出。

目前,改革时间表初步拟定:原则上6月份前完成“4+n=2”的辅业合并和重组。其中“4”和“2”是指: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与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分别被重组为两家大型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和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此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下属的省级设计院和一些电建公司也将被划归到这两个辅业集团中去。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已启动相关工作,并拟定今年5月份挂牌成立。

国资委相关人士对此予以证实,并称:这种重组方式顺应了国际总承包经营模式发展要求,兼顾电力体制改革和央企重组需要,避免二次重组,减少改革阻力。

现拥有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华北六家电力设计院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在火电工程设计领域居首;而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拥现有北京、华东、西北、中南、成都、贵阳、昆明七大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水电工程设计领域中不可小觑。此二者分别与国内水电施工两大巨头的葛洲坝集团、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的“联姻”,除了预示着两大新电力“巨无霸”的诞生外,还表明两大集团将在火电、水电领域区别发展。中电工程一内部人士表示,“国家的意思是两个新的大集团差异化发展,在应对国外工程承包时不相互‘掐架’。”

此次主辅分离的方案是基于国资委于2007年底制定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制定的。

知情人士称,此次改革,电网下属省级设计院将与辅业集团区域建制的设计院归于一起;此外将被分割的国网辅业还包括火电资产、电力建设、施工和修造企业。但这个新方案较从前还是存有出入。2007年原方案中涉及的在电网企业中剥离送变电企业,此次未被提及。

2007年底,国资委提出的方案上交不久后,中国遭遇了2008年的冰雪灾害。灾害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向国务院提交材料:从抗冰保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与电网关系紧密,如剥离,面临突况时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将影响到国家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此后,国资委的“主辅分离”方案被搁置。

辅业变身

“主辅分离重启已是相隔8年,中间出了很多变化。现在再改革,已经变了味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就中国目前的电力体制而言,电网的主辅分离,只是一个最可行却不重要的改革。”

“主辅分离”一词是在2002年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中出现的。当时的方案明确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改革任务。四大任务环环相扣,希望能够达到竞争供电的最终结果。在“厂网分开”之后,“主辅分离”先后因2004年后持续两年的电荒和2008年的雪灾而搁置。

主辅分离的初衷,是厘清电网运营真实成本和利润,为电价市场化改革铺路。由于主辅不分离,辅业规模庞大,很可能存在将电网主营业务利润转移到辅业的问题。近期大陆一些媒体报道的高电费现象,一个源头即可溯源于此。

林伯强表示,2002年时对辅业的界定还是很清楚的,符合情况的,也就是勘测设计院,水电、火电、送变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以及“三产”企业等。这些企业被剥离后将有利于监督电网利益关系,核算成本。但随着电网的做大做强,其辅业的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与过去不同。仅仅是剥离原先规划的相关单位,没有太大意义。“电网在这些年发展过程中,主辅情况已经和2002年大有不同。而且,后来发展的这些业务都是经由国家批准的,怎么剥离?”

8年来,国家电网的版图扩张在其强势地位下颇见成效。一艘集“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招标和采购”多重角色为一身的“电力航母”初具模型。

2009年7月,国家电网下属的国网装备公司和中国电科院分别收购平高集团、许继集团,曾激起不少的反对和质疑。平高集团和许继集团属于国网上游的设备制造企业,都是国家电气设备行业龙头,应属于主辅分离界定的电网企业辅业范围。当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国家电网依靠垄断地位兼并,打乱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装备制造行业体系的理由,向国资委递交报告。反对收购。而国资委以相反理由批准收购: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有利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利于做大做强。后来此并购,因发改委等部门的反对而被一度搁置。

业内人士认为,这两家电科院性质,已经很难单纯地定义为“科研机构”,其旗下产业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与电力电网密切相关,且大多数企业与国家电网公司存在关联交易。此次重启主辅分离改革,这两家科研所下属的电力相关企业,包括备受瞩目的争议企业许继集团,都是被外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将科研所从电网剥离,那么主辅业也会分离得更为彻底。

“自从中电科院被划归于国家电网之后,其主要的研究内容都是与国家电网公司息息相关的,不涉及其他研究,分离出来没有意义。”一位中电科院的人士表示,“其实一开始,像许继这些公司的确是通过中电科院被并购进来的,但是后来由于觉得放在科研机构下面不合适,半年前又都被划出去了,但是中间时间短,账面上可能还没有结算清楚。”这位人士表示,目前这些公司非中电科院资产,但仍下属国家电网。

如此看来,科研机构,只是国网实施并购的一个中间手段。

在这一系列动作之后,还没过去多久,国家电网是否愿意将新并购的企业拱手让出,答案并不乐观。

此外,据国家电网介绍,其非电网资产还有英大传媒投资集团、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英大国际信托、英大证券、英大期货等。

关于何为辅业,其界定已经越来越模糊。但可以想见的是,按照此次方案剥离相关企业之后,并不容易到达到主辅分离的彼岸,电网成本仍然会是个谜。

拆分=改革?

国家电监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在‘主辅分离’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纠葛了八年之久。至今为止,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

目前,对于主辅分离的进行情况,国网相关人员表示将会一切配合国资委行动。具体情况需要由国资委下发宣传文件后统一对外宣布。

而在林伯强表看来,解决主辅分离并不是电力改革的关键问题。“原来的国企就像一个小社会,负担重。而现在由于原有医疗、教育等社会单位已经被剥离,电力企业的负担已经变轻,辅业已不再是企业发展的阻碍。并且,在国外也有电网公司经营辅业的例子。只要能够做到不垄断、挣钱这两条,电网做辅业也并非不可。”

至于如今的主辅分离是否能够真正达到厘清电网成本的目的,林伯强也表示怀疑:“在国家电网还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其真正的电力成本是无法核算清楚的。比如现在的城乡电价同价。一条电线拉到农村可能只是供应两个灯泡,如果对于一个纯粹的企业来讲,是不合算的,需要从其他方面弥补。这样以后,成本要怎么算?”

中电科院的一位专家还提出,这种政企不分的尴尬身份也造就电网公司难以在主业获得高利润,转而发展辅业获取平衡。因此,对辅业的剥离会遭到电网方面的阻力。

“现在的改革只是做单纯的拆分法,实际上增加了更多的成本。”林伯强表示,电力市场化必须由两个条件构成:第一,电价市场化;第二,市场准入开放。缺少这两个条件,即使2002年的“四大改革任务”都完成也无法实现供电市场化的目标。

“没有市场化的电力价格,体制改革只会在畸形中发展。现在,无论是上网电价,还是销售电价,甚至新建电站都要上面批准。缺乏市场调节机制的电力体系,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改革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辅分离可能跟过去的电力改革一样,最终由一个臃肿的主体,变为多个臃肿的主体。”林伯强最后说道。

上一篇:新仰融系迷雾重重 下一篇:朝鲜半岛:中国两难抉择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