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三个发展难题

时间:2022-03-05 05:06:22

略谈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三个发展难题

[摘要] 通过对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长期实践与理论思考,分析目前所存在的标准化、自动化、学术化难题,认为看似简单的加工业务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关键词] 图书加工;采编加工;磁条;条形码;书标

1加工业务标准化的疑难之处

图书加工过程中,碰到的难题首当其冲的是书标粘贴位置的标准化问题。1991年陈沃钧提到,全国文献标委会1989年计划完成项目表中的第一条就是“图书书面及书脊格式”,但不知这个格式要求的内容是什么,是否考虑到书标的粘贴位置。他呼吁一定要将书标粘贴位置考虑进去,并建议为整齐起见,统一将2.5~3.5cm作为空白位置,留在书脊下端6~8cm之上的高度为宜。如果这样做,日后书标该粘贴在何处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到了2012年,佘志成再次提到这一问题,如果图书出版时在图书外封规定部位印上空白书标或者以某种颜色标记出书标粘贴位置,让图书馆可直接在空白区间填写索书号或粘贴书标,那样可减少图书加工工序,提高效率并实现行业项目标准化[1]。佘志成早在1999年撰文《关于书标》《当代图书馆》期刊第2期就提到“有必要在图书出版时给图书外封上设计印刷出书标”。佘先生的两次呼吁一晃相隔了十余年。

一直以来,关于书标的粘贴位置始终困扰着图书馆馆员。虽然权威人士杜丁友先生曾提出书标粘贴于书脊低端3cm处,但那样容易遮住出版单位,有碍于读者选书。粘贴在低端,则在借阅过程中容易受到翻阅外力的拉扯而破损。粘贴在空白区间,又不够整齐划一,而且并不是所有图书的书脊都存在统一的空置区间,找空白区也不现实。有的外国图书馆将购置的图书全部统一重新装订一次,那样就可自行再设计书脊上的内容,但这很少见,属于特例,且每本图书都再次装订需要耗费不少加工材料和人力成本。比较可取的是,从出版源头提出标准化建议。但很少人留意这一基本的标准化问题,呼吁的声音非常薄弱,也就难于被有关机构列入议事日程。这与推动出版界制定在版编目数据有所不同(1986年11月,国家出版局和国家标准局曾联合召开在版编目讨论会,决定由有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在版编目工作的开展。1987年7月开始起草有关在版编目的国家标准。在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会的主持下,已制定了《图书的题名页》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单》两个国家标准),因为增加在版编目数据只需在印刷本内增添印刷内容,不涉及图书出版的外观设计标准化问题。况且目前图书出版的开本有大有小,厚度、字号五花八门,很难统一,因此要求书脊格式标准化难度很大。

标准化的设想也不是完全空想。如果图书馆界自身先达成共识,将书标的大小、规格、粘贴位置都形成一个标准,那就容易推动出版行业在书脊设计上的标准化进程。除了标准化外,书标设计也可体现美学观点,要让出版行业意识到小小的书标不仅承载诸多馆藏信息,而且能体现装帧的艺术。这样就相对容易地让出版界意识到在书脊上留出一片区域给图书馆或读者再利用是双赢的。但若图书馆业内没形成粘贴位置的标准化,就很难推动出版环节的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呼吁得不到回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书标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当代图书馆采用什么排架方法,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如采用RFID标签),均要采用加装书标的工序来排架、索书和清点。内容设计得好坏,贴得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书库环境治理的高效问题,各个图书馆应联合起来,使书标位置的标准化问题从质疑、讨论到落实、解决。由此还可进一步推动书标纸张质量、条形码、磁条、馆藏章等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2]。

加工业务标准化也有其他方面的现实意义。例如,很多图书馆都采取加工业务外包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各个图书馆都采用统一的加工标准,外包公司就能更好地与不同的图书馆沟通,缩短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适应周期;对于加工的好坏,各个图书馆也都能统一评价标准。近几年来,为避免外包公司出现加工的紊乱现象,不少图书馆都对加工环节的细节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规定[3],这样,检验外包质量时就有标准可依。推动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实际上也符合现实需求,不仅可让更多企业在标准化趋势下顺利走进图书馆的外包业务,也可以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来降低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难度,规范加工外包的市场行为,引领有关利益方相互协调和配合。

2加工业务自动化的疑难之处

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一直都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操作为辅。早期则是完全手工操作,例如,书标制作最开始使用的是人工刻写蜡纸的做法,之后有的馆过渡到用打字机的方式,有的则直接转到电脑打字,手工油墨印刷也逐步转变为针式打印、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每次转变,都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使用A4的书标打印纸在喷墨打印机上打印时,容易卡纸,进纸速度也慢,而在激光打印机打印则容易掉色。虽然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图书加工业务的流程逐渐趋向自动化,但依然是薄弱环节。

首先,图书加工业务常被归入末尾、低端的工作类别,多数图书馆不太重视购买自动化系统用于图书加工环节。因此,常见不少图书馆同行会介绍使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协同制作书标的经验介绍文章[4-5]。这些做法普及性不是很强,只能启示馆员在加工环节遇到困难时需要自力更生。其次,业务要求增多,改进任务也增多。例如,大家普遍都是采用白色的书标纸进行打印,但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太多的馆藏地,特别是相隔较远的分馆,为避免馆内系统的馆际互借出现混乱,需要从书标上着手,如添加不同颜色的标签,粘贴在书标上端,以便于区分是那个馆藏地的藏书。这样的操作流程明显是效率较低的,因为必须手工一条一条撕下彩色图标,然后对齐书标粘贴,为了防止磨损还要再加贴一层透明胶纸。如果能设计出彩色打印的自动化流程,则可一次性完成书标制作,这样就可减轻手工作业的工作量。但这些要求很难引起重视,尤其是人力成本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手工作业不可避免地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三,馆员缺乏积极性。例如,加工业务岗位的设置时常被用来安置竞争受挫的同事,岗位级别低,一般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选择加工业务环节的岗位,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馆员一般很少有自动化的构想和建议。

实际上,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问题还是具有很多可开拓的发展空间的,理应引起重视。例如,条形码是采用一维条形码还是换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问题。条形码的不同码制、校验方式、位数、制作质量、工作方式、使用方便程度,都有待馆员日常观察、比较和改进。又如,采用何种长度、材质的磁条,才能让防盗系统快速识别;日常借还图书时如何尽快充、消磁等,都有一定的讲究。这些工作内容只要跟自动化要求想到一块,往往会产生很多附加效果。例如,条形码的首字母可用于区别来源渠道,其流水号数字可用来核对有序的书单;又如,条形码粘贴的位置,如果改变一下,改为粘贴在封面或封底处,就便于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总之,自动化的标准、要求,常常被日常的机械、手工操作淹没了,导致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进展缓慢。

此外,为了减少粘贴书标、条形码、防盗磁条分开管理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改为采用统一化整合管理的“合成标签”,减少生产材料成本,再通过开发自动贴标机器[6],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推广的问题。从长远看,纸质图书很难从图书馆消失,人力成本却会像经济发达国家(地区)那样逐渐提高,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提升自动化的含量,这应是图书加工业务环节改进的重要目标。

3加工业务学术化的疑难之处

目前,加工业务的工作非常容易入门,以致很多外包公司都选择使用学历低的工人来操作,以节约用工成本。馆员在这方面研究也多为经验之谈,近十年来,凡是涉及加工业务的论文也很少有机会登上专业核心刊物。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业内刊物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普通的加工业务实践上升到学术化的研究程度,难度日趋增大。

首先,研究思路得改进,切忌浮夸。正如《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编辑所谈,“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将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谈、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一般的工作体会、心得、工作总结、经验不是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7]。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在工作时,既要积累日常经验,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不要急于求成。例如,过去研究加工业务的文章中,有不少是作者积累了三五年,甚至数十年才写出来的。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李梅英是有了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才提出改进加工业务的意见[8]。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汤罡辉是在有了一定的业务外包实践后才能提出相应的经验谈[9]。

其次,研究方法要改进,切忌人云亦云。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实践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找到新的观点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从研究深度上着力。例如,书标贴牢固的问题,有作者在探讨时将图书书皮分为五类:一般书皮纸、铜版纸书皮、漆布面书皮、纸基贴塑书皮、复合纸书皮,然后分析不同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再比较不同胶水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这充分展示了作者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及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数据[10]。另外,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会跟不同材料的供应商、外包公司有打交道,可主动与他们加强业务往来和交流,对于一些业务难题,借助外力一起协助解决。这样,既可快速提高业务能力,也可为日后提炼出好的学术论文选题做好准备。

总之,加工业务环节要本着事事要留意、事事皆学问的心态去实践、去摸索,以提升到学术层面。

4结语

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难点关键在于是否有革新的精神。标准化、自动化、学术化将是图书加工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佘志成.书标及书刊装帧的标准化探讨[J].科技视界,2012(09):151—152.

[2] 张建娥,卢桂兰,唐晓燕.漫话图书馆书标[J].榆林学院学报,2009(6):85—87.

[3] 王正兴.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7(1):51—53.

[4] 王京山,曹青.用Word打印书标和书袋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5):46— 47.

[5] 彭中云.关于如何组合运用ILASII系统和Excel表格打印书标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2949-2950,2960.

[6] 王筱俊.书标、条形码和传感磁条的整合及其改进方案[J].图书馆学刊,2011(9):25—29.

[7] 刘喜申,徐苇.图书馆学期刊学术论文撰写格式的规范和标准化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0(1):7—11.

[8] 李梅英.升格高校图书馆图书集中采编加工工作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45— 47.

[9] 汤罡辉.中西日俄文连续出版物回溯建库经验谈[J].图书情报工作,2006(2):103—105,130.

[10] 王乃岩.关于书标贴牢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图书馆,1987(5):51—53.

上一篇:浅谈财务工作考核的重要性 下一篇:关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工期增耗成本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