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该如何工作

时间:2022-03-04 06:53:24

为什么工作,该如何工作

我们为什么工作?这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设问。

工作是一种谋生方式,也让我们拥有了社交生活,使我们不至于陷入始终独来独往的孤寂。但许多时候,我们将工作视为一种负担。这样说起来,“为什么工作”也是一个具体的复杂的问题。

日本企业家大山泰弘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大山泰弘是第一家雇佣认知障碍者的日本企业。这源于其公司——日本理化学工业公司——附近的东京市立鹊养护学校老师锲而不舍的游说。

1953年,大山泰弘答应给两个认知障碍的孩子两周实习期,并安排那两名孩子在其粉笔厂,做最简单的工作:在包装箱上贴封条。出乎意料的是,两个认知障碍孩子做得无比认真,一直到大山泰弘本人来催促下班,才放下手中的工作。其他员工也表现出对这两个孩子的接纳包容,提出要求,希望把她们留下来上班。

认知残障员工的努力工作,触发了大山泰弘的进一步思考。他意识到,对于肢体残疾或是认知障碍的人而言,靠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生活,固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却无法获得最终极的幸福。大山泰弘解释说,所谓^最终极的幸福,一是被爱,二是被赞美,三是有价值,四是被需要,之所以认知障碍者愿意在公司里工作,就是追求被需要这一终极幸福的体现。

他注意到,本来最普通的职场客套话“今天干得不错,谢谢啊”、“多亏了你的努力工作”,让认知障碍员工听了,却能让其绽放出真诚的笑容——那么,为什么非认知障碍的其他大多数人,不能对这样的话产生感动,不能意识到“被需要”其实是一种幸福,而是反过来将其看作负担、桎梏,巴不得(在实现财务自由后)早日摆脱?

为了让认知障碍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和谐相处,确保后者帮助前者,大山泰弘想出了向后者发放“照顾补贴”的法子。而后,他将公司改造成了日本首家多数雇佣认知障碍人士的示范工厂,雇佣率超过70%。

大山泰弘将自己继承并坚持数十年发展日本理化学工业公司,数十年保持多数雇佣认知障碍人士的示范工厂的经营历程,写成了《我们为什么工作》一书。

这本书的叙述内容真实、温馨,充满着对员工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但向社会提出了如何让弱势群体更有尊严,更能获得幸福感而生活下去的命题,还向我们这些离不开工作却又不同程度上厌恶工作的普通人提出了一种参照、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更确切的定义幸福和人生价值。

上一篇:李骏:与巨人站在一起,最后自己变成巨人 下一篇:探究建设单位造价风险分配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