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轶事考证

时间:2022-03-04 06:39:39

作者简介:吴江(1989-),男,辽宁盘锦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王尔烈作为二甲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其名气和轶事传说也是晓宇民间,其中“老主同场少主师”和“压倒三江王尔烈”最为人家喻户晓,但是根据史料记载,这二则轶事却有与史料不同的地方,但主体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只是出于人们对王尔烈的爱慕之情。

关键词:王尔烈;压倒三江;少主同师

中图分类号:J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别名仲方。清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县贾家堡子(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少承家训,性行纯静,笃于孝友。尤工书法,为辽城第一书法家。由乾隆癸酉拔贡、辛卯进士、廷试二甲一名授编修。累迁内阁侍读。嘉庆元年预千叟宴,四年以大理寺少卿致仕,掌沈阳书院。六年,卒。

王尔烈生平的传说多于其史料的记载,很多民间轶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当翻阅史料典籍的时候却发现里面存在太多的不可知。同时,王尔烈存世的著作也仅仅只有同乡后学金毓黻所编撰的《瑶峰集》传世。本文将结合史料,对王尔烈的两个轶事进行考证。

(一)、老主同场少主师

民间轶事,“老主同场”,王尔烈进京参加廷试,乾隆帝由于事先在王尔烈不知晓身份的时候便与其在御花园相遇,有感于其才学,决定帮他一把,同时也弥补下辽东少文人秀士的现状。便在考试当天与王尔烈一同下科场,并冒王尔烈之名。但,令乾隆帝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进入前两名的竟是乾隆帝和王尔烈的试卷。当大学士刘统勋将两张试卷递交圣上决议的时候。最后有感于多方便的考虑,决定本科自传胪之上,不予具名。所以前三名没有了,王尔烈的二甲第一同样为第一名。但是有关王尔烈参加辛卯年考试的史料记载如下:

《辽阳县志》载:乾隆二甲一名,授编修。

《奉天通志・选举》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黄轩榜:王尔烈:二甲一名,奉天府辽阳州人,组从子。

王组,字鸾佩,缙之弟,雍正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注慎明决,遇有疑案,司寇必以委之,其讯鞫不以刑,术善,为开导,囚自服输,凡所,皆莫能移易。

《清朝贡举年表》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主考官是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左都御史观保、内阁学士庄存与,中式者一百六十一名,会元邵二云晋涵,以知县归。班旋以纂修四库全书,保举人入词林,亦殊荣也。

轶事所说二甲以上,不予具名。但是据《清朝贡举年表》所载是有前三甲的,分别为黄轩、王增和范衷。《清秘述闻三种》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辛卯恩科会试:考官内阁大学士刘统勋,字尔纯,山东诸城人,甲辰进士;左都御史观保,字伯客,满洲正白旗人,丁巳进士,内阁学士庄存与,字方耕,江南武进人,乙丑进士。题:“子曰若臧”四句;“明乎郊社”二句;“今曰性善”二句;赋得“下车泣罪”得“惭”字,会元邵晋涵,浙江馀姚人。状元黄轩,字日驾,江南休宁人,榜眼王增,字方川,浙江会稽人,探花范衷字士恒,浙江上虞人。

由此可知,当年并非如同传说所说本科传胪之上,不予具名,而是一甲三名全有,状元是黄轩,并作为榜名公布开来,诏示天下。并作为《四库全书》的分馆纂修官担任《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所以传说有误。但王尔烈作为二甲一名,传胪是为准确无误的。至于出现此传说的原因,恐怕也是对王尔烈的爱惜和对乾隆皇帝仁义的颂扬所致。

同理,如同王尔烈在乾隆乙酉年中举人一样,在《王尔烈全传》中便称其为举人第一,即为解元。而史料中的记载当年的解元是祝,同样有误,可能是出于传记这一文体特色,故将其中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变的更强,同时以达到突出人物的作用。

(二)、压倒三江王尔烈

三江是当时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奉命到当癸卯江南乡试主考官,刚一到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连作三篇。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王尔烈又挥笔写下一首诗戏曰:“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发之势试试王翰林的才华和应变能力,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出门望见,命人取笔立对下联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一天,几个江南才子邀王尔烈到郊外野游,还想考考他。在一座庙前,出联道:“万瓦千砖百日修成十字庙。”这时候在庙前的河中正有一只小船从桥下摇过。王尔烈见状对道:“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孔桥。”又一人出联道:“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王尔烈扭头看桥旁一丛丁香花开的正盛,脱口而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至此,众才子对王尔烈的才智与机敏尽皆叹服,王尔烈的名字也伴随着“压倒三江”考生的故事传遍了中华。

当看到这则轶事的时候,我们首先从这则轶事所发生的年代出发,王尔烈所担任的是癸卯年乡试的主考官,同理,翻阅《清朝贡举年表》我们发现,在江南那一栏主考官并非王尔烈,而是谢墉,同为副主考官的是戴衢亨,所考的试题为“周监于二”二句、“宗庙之礼”先也和“天子适诸”守也,史料自然比轶事传说更具有可信性,所以这一则轶事应该也是没有有误的,但是通过查阅《瑶峰集》发现,这则轶事的出现并非完全的编造,在《辽阳关帝庙重建东殿碑记》的最后落款中,有“乙未会试同考官”这一记载,这是王尔烈自己所述,因此不可能有误,乾隆四十年乙未会考官所载三人为王杰、嵇璜和阿肃。所以王尔烈仅如其自己所述为同考官。王尔烈后学杜光尧在其《龙泉寺》诗中也层提及“压倒三江感不禁”,但是他在前面却事先做好了“轶事争传老翰林”的诗句,所以也不能作为论据来证实这一轶事。

对于王尔烈的轶事,多半是有一定的基础,就如所示王尔烈为二甲一名,在此基础之上,加渲染,成为二甲以上,不以具名。有过参加科举考试考官的经历,便加以夸大,说是乡试江南主考官。这些轶事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王尔烈的爱戴和尊敬之情,也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同时,王尔烈的传说和轶事,依旧是一个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真实性的考辨,进而丰富王尔烈丰富多彩的一生。

参考文献:

[1]佚名 《清朝贡举年表》[M]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6

[2]金毓黻 《辽海丛书》[M]辽沈书社 1985

[3]法式善 《清秘述闻》[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4]刘伟华 《千华山志》[M]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细节――影视创作主题的精髓 下一篇:多媒体艺术特色导入中国元素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