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3-04 01:06:02

浅议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摘 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进而促使受教育者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48-02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基础教育返朴归真,重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理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它既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审美素质等在内的多方面的素质。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贯彻、落实而最终实现教育的这一目的和追求,课程规划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设了相应的课程,诸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等。制定教育目的及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理念无可非议,然而,由于“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的长期影响、社会大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学子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孜孜追求;由于升学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及大众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尺度。“考试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唯一目标,“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学校、学生在升学率、在分数上互相攀比、蔚然成风,愈演愈烈。致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完全沦丧为高考的附庸和工具,在教育目标上完全背离了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教学中普遍采用了题海战术,教师分类归纳,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反复练习,进行强化训练,而置教育的目的和终极追求于不顾。以致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理论水平高,说起来头头是道;动手能力弱,做起来一塌糊涂;教育和社会和生活严重脱节,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象天外来客,显得和社会、生活格格不入,难以很快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出现这一现象和结果,可以说完全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完全不符合、不能适应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对人的需求。减少、改变这一现象已成为当务之急,呼声越来越高。传统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则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历史应答。要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既要变革现行的人才选拔机制、关于人才的衡量、评判标准,也有必要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在追求和终极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同时也要探索和解决实现教育内在追求和终极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课程规划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创设了若干课程,诸如语文、数学、体育等等。我们这些已经受过若干年教育的人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都学到了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这些东西又有多少是在生活中、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东西?语文课是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可以看一下,我们从中都学到了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识字、读书、写文章、讲字法、词法和语法,学生则进行相应的练习,认字、记词义、造句、背诗词、写文章。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直就这样进行着,我们从中学到的只是一些书面的字、词和语言的相关理论,我们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和理论上。这些书面的语言、语法在我们大众的生活、工作中能真正用得上多少?我们又有多少人依靠书面的语言、语法进行生活和工作?毋庸讳言,了了无几。记过的字、词,读过的书、文章,随着时间的流失,又让我们还给了老师,偶尔需要写字的时候,往往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难怪不少人会产生不上学,要上学、想上学;上了学,学的东西却用不上、没有用的困惑和感叹。应该说,语文是计讲究语言的,而语言是活的、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是一种实用的、应用性的工具。语言作为一种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时时处处相联系、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通常情况下,不是靠“想”、不是靠“写”去使用的,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说”来使用、来发挥语言的功能和应用价值的。我们有多少人是通过学习语文,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习而达到了“真正会说话”的境界。真正会说话是指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所有经历过的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不出现或少出现哪种想说而说不出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窘境,说是说了,自己也认为说的很清楚明白了、说了之后、别人却没听懂或被人误解的现象;真正的会说,还在于不仅能做到在私下场合、在朋友中间、在家人、在熟人面前敢于表达、更要敢于做到在陌生人面前、在公众场所、在大庭广众的注视之下能够轻松自如的表达。试问,我们有几人能够理直气壮的说:“我能”。没几人能做到,那么,我们学了若干年、十几年的语文,学习效果如何、在哪儿呢?语文课的核心价值和追求应该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过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技巧,开设语文课,让学生学习语文是必须的,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句和语法的理解与掌握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书面文章的追求上,而应该通过语文课的教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说话”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表达、敢于表达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高追求。我们传统的基础教育在异化为应试教育之后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恰恰脱离和背离了语言自身的内在目标与核心价值。要达到这一目标很简单、也很直接,只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充分的、更多的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情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充分的口语上的互动,让学生多说,在各种情境和场合中通过说进行练习和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的技巧。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师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机会、没有学生在公开场合面对公众进行表现的情境,也就难怪我们对语言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脑海中而说不出口,不善表达,不敢表达。象语文课一样,其他各门课程均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与核心追求,数学课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掌握解题的坂巧;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仅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应是致力于提升和培养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促进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简单而明确,我们不可人为地把教育目标复杂化,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各门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核心追求,使教育回归到其自身应有的价值上来。不仅仅局限和停留在书面的学习和理论的说教上,让学生切实的行动起来、做起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就是做、做就是学。通过做与活动,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思考、掌握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学会生活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姜秀华.教育探索,2002,(12).

上一篇: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讨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