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价不如增加收入

时间:2022-03-03 10:58:13

平抑物价不如增加收入

猪肉价格上涨的积极因素,似乎就是让CPI成为了一个国人尽知的热门名词,连我这个发誓不学英语的人,竟都能将其背得滚瓜烂熟,好像如今言不称INFLATION(通货膨胀),就跟这个世界脱轨了似的。

我国CPI指数今年来屡创新高。看情形,似乎通货膨胀,不,应该是恶性通货膨胀正在逼近,似乎人民生活将迅速跌入“水深火热”之中。

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高速增长,而物价指数则持续平稳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商品一直靠着低价格,艰难地拓展着市场空间。而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体现在消费指数的增长上。这种情况折射出的市场怪象,就是在很大一部分国人还生存于温饱线附近的情况下,中国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这与我国目前以生产制造普通日用消费品为工业基础的现状并不协调。

这种现状正说明了国产日用消费品低利润、低成本的现状。中国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它们就是一些无法度过初霜的嫩苗,却要在刺骨严寒中的世界企业丛林中寻找生存的缝隙。这样的企业长不大,长不大的企业无法给工人更好的收入,国民没有良好收入的国家不能富强,不能富强的国家保护不了自己的企业。

物价与收入,是天平的两头。只要保持天平两头的平衡,物价与收入成一定比例同时上涨,在国际贸易差额允许的情况下,是不会造成通胀危机的。因此,抑制物价增长和增加国民收入,是解决这次“猪肉危机”的两种思路,运用哪种思路,是政府应对金融问题的策略高低的看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人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67%降至现在的56%。世界银行发现,自1998年以来,这一比例的下降幅度更高,为9%。这说明,国民并没有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获得应该获得的利益,甚至还有所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国民收入是比抑制物价上涨更好的办法。

目前,政府也在动用收入杠杆来调节居高不下的消费价格指数。但是,调高银行利率对于普通公民来说,却是在重演“马太效应”的悲剧。其实,提高收入,应该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开始。让大多数民众获得利益,才能提高国民平均收入水平,进而调整物价指数,避免通货膨胀的危机。

同时,增加了收入的国民,也可以提高国民购买能力,做大中国市场这个盘子。实际上,对于国外投资者来说,将资本投入到中国真正看重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也不仅仅是中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链,而是中国这个市场,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而中国市场和消费潜力的支撑者,是每一个公民兜里叮当作响的银子。只要这个市场在,国外资本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多年经验表明,中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并没有减缓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的步伐,相反还有所加快,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就不怕越南、印度抢走中国制造业的饭碗。毕竟,资本的个性就是锦上添花,让他们雪中送炭,比登天还难。

增加收入就能提高购买力;提高购买力便可以吸引资本、促进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发展了便可以吸引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提高了自然增加购买力。中国只要按照这样的正循环发展下去,何愁不国富民强?

上一篇:别让垄断企业的成本决定利润 下一篇:贴牌企业如何应对召回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