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困生”为“乐学生”之我见

时间:2022-03-03 01:28:15

变“学困生”为“乐学生”之我见

摘要:本文从“激趣导学―尝试启思―体验成功―乐学求新”的过程阐述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既乐于探索,又善于探索,体现出“学困生”的学习也精彩,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变“学困生”为“乐学生”。

关键词:学困生;勤动手;多合作;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0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的现状。而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心愿。对于“学困生”,怎样引导他们去感受愉快的学习过程呢?能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精彩吗?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的快乐学习模式“激趣导学―尝试启思―体验成功―乐学求新”为例,走近“学困生”,探讨与尝试,实践与反思,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一、激趣导学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而快乐学习模式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使学生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发展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不会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作一些形象的比喻,举一些简单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例如在讲授“函数概念”时,学习难度较大,“学困生”会对此失去学习信心,因而不能急于讲授新知识,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问题,看下面的例子: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使x小时,则所走路程S=60x。

2.一个圆的半径为r,则它的面积S=πr2。

3.某商场销售一种练习本的价钱是每本0.8元,购买n本,则购买总价钱y=0.8n。

利用这些常见的式子,观察简单的两个变量关系,再引入函数的概念,把知识化难为易,能使“学困生”顿觉柳暗花明,并创造了一种师生间的沟通、合作、互动的教学气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领路人。让“学困生”在良好的心境和生气勃勃的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变厌学为爱学,进而激励他们乐学、上进。

二、尝试启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些家喻户晓的名言都展示了“思”与“问”在个人成长发展中的位置[1]。而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良好的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上总是觉得“学困生”会“启而不发”。那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学困生”参与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索?

1.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快乐学习动机。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尝试或动手操作获得知识。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引导“学困生”动手操作,把轴对称图形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们观察图形,从而一步一步地得出图形性质,这样更能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困生”的求知欲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设计游戏调节“学困生”快乐学习的气氛。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本质上是体现教与学的整体过程,如果在一节数学课上,在适当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从而调节课堂的快乐学习气氛,使“学困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同类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的小游戏:将写有“同类项”的卡片发到学生手上,让学生正确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同类项,让“学困生”参与到其中,边“玩”边悟,这时的课堂气氛热烈,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采取激励措施延续“学困生”快乐学习的过程。一个学生即使兴趣很高,一旦屡经失败,兴趣也会大减,这就是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所以当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某一问题时,教师该用激励手段,正确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不合理的或过于简单的也应及时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敢于尝试,让“学困生”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体验成功

“学困生”普遍自信心不够,学习积极性差。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困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设计练习,引导每位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1.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培养“学困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讲课时要层层深入,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以下的设计。命题(1):等腰三角形ABC中,顶角是70°时,另两个角是多少度?(55°,55°)变式为命题(2):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角是70°时,另两个角是多少度?(70°,40°)再变为命题(3):等腰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是70°时,另两个角是多少度?(55°,55°或40°,70°)。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正是“学困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老师的巧妙设计,让“学困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进而不断地获得学习上的喜悦和满足。

2.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体验成功的学习效果。课堂其实是一种对话,学生之间一起对话,这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超越。中学生具有乐意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困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给他们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3.引导“学困生”经历过程,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垂径定理》知识点时,下列问题的设计既简单又有趣,正是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师:圆形具有对称性吗?(老师演示制作好活动的圆形)生:有!(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师:请把出示的圆形沿直径对折,发现有线段(弧)相等吗?生:有!(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答案)师:你能写出相等的线段(弧)吗?(引导学生猜想)师生一起补充完整的垂径定理的性质。

整个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演示,而正是教师的演示引导带动着“学困生”也能参与全程,其乐融融,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主动求索,课堂上则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乐学求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全面的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探索,求新[2]。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创新,让学生达到乐学求新的高涨情绪。例如在《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中,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前人探索出来的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再引导学生模仿这些数学思想,归纳出各种不同的证明思路,尝试动手实验而得出结论,有助于激发“学困生”勤动脑、勤动手和培养学生的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再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

总之,初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学困生”亲自实践,主动思考,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使他们既乐于探索,又善于探索,变“学困生”为“乐学生”,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3]!

参考文献:

[1]郑翔.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再认识[J].数学教育通讯,2003,(6).

[2]占德泉.课堂教学愉快教学法理论体系探讨[J].江西教育,1997.

[3]彭迈.追梦者的足迹――“乐美”学校文化建设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自备电厂孤网运行的分析及研究 下一篇:美国是怎样驯化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