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时间:2022-08-27 12:43:41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在校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怎样才能转变“学困生”?通过长期的实践,作者认为必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 “快乐学习”,从学习中获取快乐,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工作 体会

所谓“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经常逃课,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些体会。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本身存在生理残疾,例如脑膜炎留下的后遗症等。像这一类学生,他们没有很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再加上教师也不可能只教这样的一两个学生,对他们缺乏应有的关照;同时也有个别教师对他们有不管不问之嫌,认为“孺子不可教也”,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成了“学困生”。

2.智力因素。从人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来说,智力发展是有先后的。对于智力形成较迟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就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如果教师不给予更多的关注,他们就会变成“学困生”。

3.学制因素。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断链。

4.教材因素。上初中后,每门课程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了某学科的学习。

5.社会和家庭因素。游戏厅、网吧、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侵蚀了学生纯真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二)主观原因。

1.学生本身懒惰。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尊心增强,自信心缺失。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处于班级的末尾,他们就会感到自卑,失去学习自信心,直接导致成绩滑坡。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完成马虎,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4.家长对孩子教育观念淡薄。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赚钱,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的学习放在一边,不闻不问。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就会成为“学困生”。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不怎么样,但是在其他方面有时甚至超过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也有进步心、自尊心。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具体分析。我认为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教师用自己诚挚的爱心才能真正感化学生。

若“学困生”是因为家庭原因、自身原因产生的,就应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他们交流,同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动员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转变“学困生”,仅靠平时的谈心教育绝对不行,要让他们把“上进”变成自我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方可事半功倍。所以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是转变“学困生”的前提条件。

三、“快乐学习法”是转化学困生的最好方式

兴趣是成功的老师,“学困生”对学习有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这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转化“学困生”仅靠良好的师生关系远远不够,还应在教学中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点为问题进行探究,多给“学困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他们,让他们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

(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老师如果能把课堂中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玩”中,肯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融会到游戏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利用学生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

老师在备课时,要重视备学困生,上课时尽可能给他们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的机会;进行课内练习时,让“学困生”优先展示,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困生”完成练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辅导,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在学困生产生错误前帮助其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坚持课堂上巩固,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要使“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老师必须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劲,行动上不懈气。当“学困生”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巩固成果,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成绩就逐渐进步。当“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时,老师不能急躁、气馁,应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同时还应深入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促进“学困生”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辛苦的劳动,要想彻底转化他们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士超.后进生转化实施方案.

[2]秦广伟.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上一篇:《电工学》目标教学初探 下一篇:农村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