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时间:2022-03-03 08:39:20

浅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摘 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繁荣和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的隐私变得更加透明。在自由、开放和共享的网络空间中,常常会出现滥用网络传播自由的现象,这不但危及公共利益,也触及到了公民的个人隐私。而网络隐私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隐私,它显得格外脆弱,这无疑对网络隐私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举“人肉搜索”之现象,从法律保护角度出发,试述我们应当重视并加强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给网络中的个人隐私安上安全盾。

【关键词】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

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权概述

1、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产生于美国,1890年,由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提出,即一种“不受打扰的权利”。在遵守公共利益准则的条件下,它坚持人们有权因私生活受到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进行的不合理的侵犯而获得损害赔偿或规定的救济。史尚宽先生认为隐私权是指“私生活上或工商业上所不欲人知的事实,有不被他人得知的权利。”

隐私是指自然人私人生活中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不愿被他人知悉或公开的秘密,它是一种非公开的个人信息,具有可定位性与识别性,对他人是有价值的。而隐私权乃个人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ii,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格权,一旦公开公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直接定位于特定个人并满足自己的需要,它是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受他人尊重和不受侵犯的权利。《民法通则》虽然对隐私权未作明文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违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2、隐私权的内容

隐私权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其内容主要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以及合法范围内的使用、收益权。

个人隐私权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隐私权的私密性;2、他人不得恶意利用隐私侵害隐私权利人;3、隐私权利人被侵害后的救济。首先个人隐私权是一种保留个人隐私私密性的权利。“不为人知”是指隐私权利人所不希望其知晓的特定或不特定个体不应知晓。“保留”的目的在于不希望别人因知晓其个人隐私而改变对其的评价或者说给隐私权利人带来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与精神压力,但这种保留也应存在一定限制,即利用合法的程序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况下第三人可以知晓;其次,他人不得恶意利用隐私侵害隐私权利人。这里的侵害包括对隐私权利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侵害。这一层次个人隐私权的效力较高,只有当“侵害的价值”大于“保护隐私的价值”时,前者具有优先性;再次,隐私权利人被侵害后的救济。有救济保障的权利才称之为权利。隐私权还应当包括隐私权利人因隐私被不法公开或被人不法利用侵害其本人而产生的有损其权利的后果时获得救济补偿的权利。

(二)网络隐私权概述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互联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禁止他人非法收集、储存、传播和利用的一种权利。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恶意中伤等。

网络隐私权作为隐私权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个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体现,是与互联网的普及并生的问题,比较于传统状态下的隐私权,他表现出如下新特点:其一,网络隐私权的内容更加复杂。网络隐私权不仅仅包括传统隐私权所包括的对私人事项、私生活享有的不受侵犯权,还涉及到个人信息的修改权、收集知悉权以及收益权等等;其二,网络隐私权的存在形式更为广泛。网络隐私权的存在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隐私权中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的私人事项的保护,网络中的个人数据、私人信息、个人领域均成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畴;其三,网络隐私权的侵害更加严重。网络的传播复制速度极其快,一旦个人的隐私在网上遭泄露,就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且被人无数次的转载、复制,很难控制影响的扩大,亦难以恢复原状;其四,网络隐私权的侵害手段更加隐形。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侵害者的身份是可以被藏匿的;其五,网络隐私权的责任追究更难。网络是一个共享性极强的媒体,当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确定最终的加害人也是一个难题。

二、从“人肉搜索”看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1、“人肉搜索”含义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和上网人数的每年递增,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在网络中,虚拟身份的人群中的言行越来越侵害到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权利,新兴的“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典型代表。

什么是“人肉搜索”呢?它是一种搜索方式,通过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挖苦讽刺来回答这一切。

利用人肉搜索引擎,可以知道任何你想要的信息,这不禁使网民们十分担忧,个人的隐私网络保护问题变得十分棘手。互联网作为网络传播媒体为各类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任何传统媒介相比,网络媒体的共享性是前所未有的。人肉搜索引擎,它是一种针对某个问题或者事件提出的问题,最终寻找出最完整答案的搜索机制。但这个术语中的“人肉”一词,准确地概括出了这种搜索方式的特点:搜索行为的主要信息来源,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者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依靠无数网民的亲身参与,由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送上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补充、完善,直至最后得出确切的答案。

2、“人肉搜索”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根据我国发生的“人肉搜索”案件来看,绝大多数“人肉搜索”一般在搜索过程中采集个人信息内容,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通过多种途经搜索个人信息内容。网友们可能会将个人所了解的情况公布在网络上,或者通过自己的其他努力收集有关信息公布于网上,供其他网友辨别、采用,用于最终确认搜索对象。

第二,其他网友利用这些信息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将有关信息转载于他处,或者直接通过这些信息确认的对象,对有关个人进行各种人身攻击,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第三,虽然“人肉搜索”最终只有一个对象被确认为搜索者所要最终找寻的目标,但是在这一搜索过程中,很可能伤及无辜,一些无辜者的个人隐私也有可能会遭到侵害。

“人肉搜索”,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寻求刺激的需要,丰富了个人的生活乐趣;同时,个人的窥私欲也得到了满足,发泄不满或故意伤害的字眼也充斥其间。因此,加快制度建设,建设长效机制,为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提供一整套有效的解决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三、我国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隐私权研究起步比较晚,国民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在保护隐私权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之处。虽然我国已经在许多法律法规中设计了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但缺乏细致完善的细则规定,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化制度,更缺乏现实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在立法方面上,首先,我国关于隐私权尚无全国性的系统性立法,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各部门的法律法规之中,显得零散、琐碎、不全面,内容也缺乏衔接和统一,加之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全球性、不完善性和网络隐私权案件的侦查、、取证、审判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这无疑为网络隐私权保护增加了许多难题。其次,在民法中对隐私权概念及其范围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还未将隐私权列为独立的人格权采取保护措施,只是将其归到为名誉权中加以保护,因此,在审判实践过程中,当事人虽然是隐私权被侵犯,但是也只能以侵害名誉权为由提讼,然而,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虽然与名誉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不能完全等同。

在自律保护方面上,我国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各个网站隐私权保护声明有的内容有许多经不起仔细琢磨的地方,这些声明的内容大多内容简单,只列出了基本的条款,并未对这些条款做任何解释,而且几乎所有的声明都注明其修改权在网络本身,这对用户来说是显失公平的。第二,网站上的隐私权保护声明大多数是由网站单方制定,用户参与度低,他们只能接受或拒绝,显失公正。第三,我国目前大多数网站还没有制定并张贴自己的隐私权保护声明,并且也没有下公关的监督或认证机构监督检查各个网站隐私权保护声明的执行情况。

四、完善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之建议

由于世界各国对隐私权的保护已呈专门化的趋势,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得大量的网上侵权行为发生后却可以逃过应有的法律制裁,形成“法律真空”,这对于规范网络运营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和谐社会主义的建立,对于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必须给予重视。

(一)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

1、在民法通则中确认隐私权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

民法是民事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保护公民民事权利的基本法,在我国对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是有宪法依据的,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在隐私权法律保护方面累积起来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在民法中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构建较为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并兼顾现实社会与网络虚拟社会的需要,对隐私权保护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做法设想如下:

(1)在民法通则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人格权,而不在与名誉权混在在一起,对隐私权采取直接保护的方式。

(2)明确隐私、隐私权的定义及保护范围。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应限定在私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领域的范围内。

(3)明确侵害隐私权的方式。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方式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仅限于“公布”、“披露”,太过简单,不能包罗网络信息时展中不断涌现的各类侵害方式,比如,侵入侵扰、跟踪监视、窥视私拍、故意骚扰等。

(4)明确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侵犯隐私权的最基本的一种法律责任形式,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害和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又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损失赔偿,对精神损害的,应当支付一定的精神痛苦补偿费,对于物质损失,应当给予物质赔偿。

2、对网络隐私权单独立法保护

首先,国际社会加强对网络隐私保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网络隐私权专门立法,这不仅仅是指过去对隐私权进行专门立法保护的国家,而且对未给隐私权单独立法保护的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德国、瑞典、意大利、丹麦等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法。

其次,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专门隐私权法,在保护网络用户个人资料上更是难上加难,网络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的立法所涉及问题也就更为广泛,若在将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依赖不同部门的立法,不仅会造成体系的混乱,更会使得网络隐私权立法成为一个庞大的工程,费时费力,还不能及时出现喜人成果。

3、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条例》

鉴于以上情况,可以先行进行行政立法,由行政机关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条例》,以解眼前之需。这是因为行政立法具有一定灵活性,更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社会,且行政立法的程序方便快捷,更适合于解决我国目前网络隐私权保护这一紧迫问题。

(二)加强行业自律,使之能适应与立法规制相协调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国情较适合“法律规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保护模式,行业自律须起到辅的作用,与相关法律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将该模式落实到实处,用户的网络隐私权才能得到真真正正的保护。

我国互联网及电子商务都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网络服务商可以制定适合国情和自身特点的保护隐私权的自律机制和行业规范,建立消费者信赖的网络环境,切实保护好用户个人的网络隐私权。

【参考文献】

[1]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48.

[2]张秀兰.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9-28.

[3]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110-116.

[4]梅绍祖.网络与隐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73-176.

[5]张久珍.网络信息传播的自律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52.

[6]张秀兰.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科学,2005(10).

[7]张秀兰.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73.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词汇教学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发... 下一篇:试论正义与法律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