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地区高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障碍心理分析

时间:2022-03-03 08:29:42

方言地区高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障碍心理分析

摘 要:在我国普通话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地域、兴趣、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在普通话学习中许多学生出现了不良心态,尤其是方言地区高校学生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障碍心理问题,本文将方言地区高校学生的情况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方言地区 高校学生 普通话学习 心理障碍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方言复杂多样,生源相对集中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方言地区高校学生入手,优化学生心理,排除地域障碍,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学好普通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方言地区高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

(一)错误的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方言区高校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在这一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我国高校把普通话教学的着眼点一味放在测试上,而忽略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对普通话等级测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普通话语感的培养不够

方言地区的学生学普通话大多受书面语的影响,习惯在有文字时用读书音进行训练。朗读训练时也以语音练习为主,忽视语言表达的能动性,这样学生只学会了“只言片语”。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很多应试者不惜把每一个说话参考题逐一拟成文字稿,然后下工夫背,以便在测试时用“读书音”表达出来。

(三)方言情感对普通话教学的负面影响

方言地区高校生源相对集中,教师也以高校所在地本籍人居多,日常生活中方言母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方言母语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认为他们使用母语时,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感情,听起来格外亲切,而使用普通话就会感到生硬别扭。

二、排除学生障碍心理,创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一)排除地域障碍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种方言可谓“五花八门”。北方方言区高校学生,由于本地话比南方话更接近“标准语”一些,就觉得自己有明显的优越感,容易滋生一种惰性。而南方方言区,由于当地土话与普通话差距甚大,所以掌握普通话困难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

(二)排除情感障碍

由于独特的方言文化传统,种种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深化了人们对方言的感情,从而导致了对其他语言的排斥效应。教师应以情感为着眼点,教育高校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以说普通话为美为荣。要让学生明白,民族共同语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纽带。学习普通话是捍卫祖国语言和民族精神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排除年龄障碍

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二十来年乡音的熏陶,使他们只习惯于使用方言。面对自己日趋僵化的发音器官,天天与自己的口舌较劲,其苦恼、焦虑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教师应加以引导,排除其心理障碍,带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1.加强语言学习的韧性的教育

要让学生看到困难,懂得语言的学习必须反复实践,不断重复,才能熟练运用。另外也要让学生看到有利条件,如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学生若能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找出对应关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证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焦虑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方言区的各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提高普通话水平。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成就动力”这一因素的作用,运用情绪强化力量维护并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确立新的目标,产生新的焦虑,引发新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3.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提倡人人都说普通话,课上课下一个样,“讲得好有人夸,讲得差无人笑”,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用语和生活用语。

(四)激活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丰富课堂学习活动。语音笑话、绕口令、词语接龙、讲故事、朗读、演讲、情绪表演等是符合普通话课程性质的、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运用录音、录像、挂图、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发音原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优化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普通话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在口语训练中学生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和兴趣,那么作为主导的教师就根本无法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在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使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谢旭慧.高师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教育探索.2007.

[2]王淑一.关于方言地区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

上一篇:环境描写――亮丽的风景线 下一篇:周记,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