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中法律纠纷与预防对策

时间:2022-03-03 03:29:39

外科护理中法律纠纷与预防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医疗实施过程中,患者也提高了自己的法律观念,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而临床护理人员在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对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认识还不够,造成很多法律纠纷的发生[1-2]。本文探讨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法律纠纷,分析其产生原因,加强防范,尽量减少或避免外科护理工作中法律纠纷的发生。

1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法律纠纷和潜在风险因素

1.1法律意识淡薄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

患者与医院之间是医患的关系,表面上没有签订任何的书面合同,法律责任关系不很明确。而事实上,患者自从进入医院就诊开始,就已经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在整个医疗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患者都享有平等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救治权、安全治疗权、同意权等合法权益[3]。但是临床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只要没有发生明显的发错药、打错针等过错性操作就与法律无关,使得很多时候对患者的权益造成了侵犯,产生了法律纠纷。

1.2不规范的护理文书产生法律纠纷

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手术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单、医嘱单等,对于医患双方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法律文件,是医患双方医疗过程真实的反应,是法律合同关系的有力证明[4]。因此,在书写护理文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完整、真实、科学、及时,从而真实地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如果记录过程中,随意进行捏造、涂改,甚至发生记错的现象,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产生法律纠纷。

1.3外科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产生法律纠纷

患者的病情是具有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在护理过程中,随时都承担着风险。只有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精神、强烈的风险意识,才能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如果护理过程中,没有很强的责任心,随意而为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新规定中强调,当班护士如果单独让实习生为患者吸痰,由于导管脱出造成患者死亡的,应该追究当班护士的法律责任。

1.4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产生法律纠纷

外科护理工作中有许多规章制度,以保证护理工作严谨的进行,并保证不发生错误。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对护理工作缺乏监督和指导,将会使护理人员松懈,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就会发生漏发药、发错药等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产生法律纠纷。

1.5护理人员素质不高产生法律纠纷

护理人员不重视仪器的操作和性能,对仪器性能的检查也流于形式,当抢救真正需要使用仪器的时候发生故障,或者临到抢救的时候护理操作生疏,延误患者的抢救,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遗忘对患者告知,健康宣教也缺乏系统性、主动性和及时性,患者由于不清楚而擅自改动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产生法律纠纷。

2外科护理工作中法律纠纷的防范措施

要实现外科护理工作中法律纠纷的防范,首先要从护理人员入手,加强其综合素质,增强护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办讲座等形式,让护理人员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清楚护理工作中哪些属于侵犯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护理,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其次要加强护理工作的监控,实行自查和互相督促并行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杜绝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第三是做好预防工作,一切法律纠纷都是可以避免的,在实际临床护理中,加强学习,全面把握护理过程,对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事先充分重视、充分准备。制定应急预案,时常检查、时常完善,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第四是对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严格执行。护理工作中的查对小手册,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熟记于心,并对护理人员做好监督工作,使其落实到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手册执行。第五是护理过程中态度要热忱、主动、和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详细情况,也明白自己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擅自进行变动。

3讨论

在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人员的所有行为都与法律问题相联系。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法律,对法律做到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护理。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同时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尽量减少或避免法律纠纷的产生[5]。运用法律的武器,实现自我保护,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利益,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上一篇: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人性化对口腔颌面护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