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玉屏桥头绿地景观设计

时间:2022-03-03 12:06:32

南平市玉屏桥头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南平市玉屏桥头绿地的概况,做了现状周边环境、内部环境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了该绿地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在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水岸风景”的设计概念,并对进行了总体平面设计和详细景点设计。

关键词:南平;桥头绿地;滨水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及现状分析

1.区位及设计范围

工程地处闽北南平市中心城区东郊,是城市主要交通纽带――玉屏桥东岸桥头的一块重要带状滨江绿地。设计红线范围:北至玉屏桥头,东至玉屏东路及居民楼,西、南面至双剑潭东岸,总占地面积约0.69公顷。

2.现状分析

2.1周边环境分析:

(一)周边绿地:基址紧邻市区,周边有两个主要的市级公园,玉屏山和九峰山公园,以及重要的滨水绿地江滨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相对集中。

(二)自然人文: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南面是“日受千人拜,夜享万盏灯”的九峰山;北面是“画屏曾指孤舟看,今日孤舟看画屏”的玉屏山;眼前是神秘秀丽的双剑潭……。身处此地即可感受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三)城市风貌:基址与市区隔江相望,周边的山水环绕与富有现代气息和活力的城市高楼构成了“城中即景,景中即城”的景象。

(四)道路交通:玉屏桥是联系建溪两岸的重要城市通道,桥幅宽12米;玉屏东路是城市重要的滨江景观道路,路幅宽12米。基址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可达性高。

2.2内部环境分析:

(一)地形地貌:现状地形多为陡坎坡地,高差很大,仅有桥头堤顶与江边现有两块集中平地。为园林空间布局和绿化种植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二)水系:基址位于三江交汇处,受到江水的涨落影响很大。据甲方提供的水文资料:双剑潭附近的延福门水文站常水位65.00米,危险水位71.00米;5年一遇水位71.10米;10年一遇水位72.47米;20年一遇水位73.81米;50年一遇水位75.50米;100年一遇水位76.68米。

设计地块堤顶标高约为82.00米,滨江平台标高约为68.00米,渡口的标高为59.50米,高差很大,局部地带存在短期水淹危害。

(三)建筑:地块东侧的旋转道路和居民楼对场地视觉影响较大,予以屏蔽。西侧城市天际线变化较丰富,尤其,城市滨江夜景迷人。

(四)人文资源:

双剑潭历史溯源:位于建溪和西溪汇合处,为闽江的起点。以古有双剑化龙的传说而得名。地处市区中心的延福码头之前,控双溪和闽江的咽喉,有双石塔为之拱卫,九峰山为其天然屏障,素为南平古八景之一。

(五)植被:桥头堤顶现有一块绿地,布置简单的健身器材,绿化种植方式简单,景观效果一般。场地内现有长势较好的榕树和毛竹尽量保留利用。

3.机遇、挑战及设计策略

机遇:(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可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2)码头遗址残留的历史沧桑感,赋予了场地个性;(3)砂石滩地具有良好的亲水性;(4)台地高程变化丰富,为景观空间的变化提供条件。

挑战:(1)场地高差大、坡度陡,可用平地有限,休闲活动空间不足;(2)三江汇流处,水位变化大,存在水淹危害;(3)现状植被景观一般,周边建筑对场地的视觉影响较大;(4)山体坡度大、生态敏感性较高;(5)江堤的防洪及安全性要求高。

相应的景观策略:(1)采用台阶处理高差,台阶设置注意节奏感和安全舒适性;(2)通过,临水平台局部外挑扩大休闲活动空间;(3)对于长期受到洪水侵害的地块,造景材料尽量选用石材,植物材料也选用耐水湿种类,尤其在可能长期积水区域;(4)采用不同高程的游览路径,道路与绿地穿插,使绿地可游可赏;(5)对生态敏感性高的山体修复和最小干预地改造。

二、设计依据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

三、设计原则

(一)功能优先原则――满足城市绿地的休闲功能和防洪要求;

(二)生态性原则――对河岸、坡地最小干预,进行植被恢复;

(三)整体性原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化水岸关系;

(四)人本性原则――舒适、安全、便捷;

(五)地域性原则――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个性游憩空间;

(六)可持续性原则――采用原生、经济的造景材料,弹性设计;

四、设计理念

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水岸风景”作为设计概念,颂赞自然生态,塑造清新雅致的水岸风情。以相关诗词为立意之本,通过意象再现的设计手法,营造富有丰富人文内涵和空间多样的亲水休闲空间,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共融。

设计定位:

一块山水相接的过渡带:作为玉屏山与延平湖的视觉空间过渡带,对环湖景观的完整性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一处康体游赏的滨水花园:满足城市带状公园的绿地功能,营造滨水休闲空间。

一个充满人文底蕴的记忆场所:“双剑化龙”传说、老渡口、吊脚楼等充满神秘和历史感的素材,是城市需要延续的文脉;恢复和再现这种自然、人文景象,是对场所精神的尊重。

一张精巧雅致的特色名片:“双剑化龙”是南平十景之一,三江交汇、闽江源头、城标等,集多种个旅游资源于一处,以精巧雅致的自然休闲空间烘托美丽神秘的人文传说,成为城标和神秘传说的自然载体,打造城市旅游的一张内外兼备的特色名片。

五、总体布局

结合场地自身特色与空间视线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将重点设计四个小节点,并用游览步道连接呈串珠状的布局。

四节点:“林中漫步”、“高台红醉”、“龙潭渡”、“明溪剑影”。

六、详细景点设计

“林中漫步”是一处以休憩观赏为主的木平台活动空间。顺应原有江堤陡坎的走势,设置2米宽、曲尺形的园路。通过矮墙和植物来组织和分隔空间,以富有律动和力量感的线形处理,形成人工与自然的强烈对比,赋予场地的特殊个性。折线形、高低变化的路径系统分隔出不同的趣味空间、并创造别样的游览感受,强烈的方向感将人们导向“剑影亭”和“龙潭渡”景点。自然质朴的石墙、圆木栏杆、石栏杆本身即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也为人们凭栏观景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支撑。

“高台红醉”是沿玉屏东路设置得一处小的缓冲空间和休息场地。通过线性空间的转换过渡将人们从木栈道、平台空间导引向滨水的主要景点。

“龙潭渡”:

(一)自然的亲水码头――在保留现有渡口的遗存,保持山脚崖壁的自然风貌的前提下,整理山石驳岸、台阶;新建码头平台,强化现有砂石滩地的场地特质,再现原有码头景象。码头滩地标高约59.00米,设计码头平台标高为59.50米,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同时,为将来恢复码头的实用功能提供可能。

(二)变化的景观――由于双剑潭的水位变化较大,丰水和枯水季节景观效果不同。在丰水季节码头面临水淹问题,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台地地形,形成不同的活动平台,同时,考虑人们滨水活动的安全性。

“明溪剑影”:“剑影亭”建筑设计,据记载:南平老城区在沿河、山坡地带,因地形特点,建筑多设计为杆栏式结构,立长柱数根,半腰穿斗架桁,半临实地。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建筑,第一层为斜坡空间,二、三层为住宅。此类房屋,因其半虚、半实,俗称“虚脚楼”,极富地方特色。郭沫若的“住家虚脚楼”即是此意象的印证。

为了取得良好的视觉景观和亲水需求,将建筑布置在临水的一块平坦场地上,通过平台的部分外挑,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休息亭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木基层。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技术工艺相结合,模仿当地山地民居建筑形式。细节处理上,采用钢砼梁柱外包本色木板饰面,形成雅致的色彩与格调。立意上,将建筑与观景平台临水而建,柱脚高悬与江面,引发人们对记忆中沿河吊脚楼的联想。

总结

本案设计合理,为南平市打造了一块风景宜人的休闲绿地,方案获得了领导和使用者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吴.南平县志[M]. 成文出版社,1974.

[2] 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 南平县志[M]. 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1985.

上一篇:汽车内饰设计概述 下一篇:论选煤厂机械设备安装工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