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的日记》与知识女性的命运

时间:2022-03-02 05:30:38

《莎菲女士的日记》与知识女性的命运

摘 要: 妇女问题一直是富有人文意识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关注点,颇为壮观的女性题材作品就是一个证明。丁玲早期作品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其中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作。莎菲是一个勇于追求灵肉一致的理想爱情的女性。

关键词: 莎菲 理想爱情 妇女问题

在丁玲早期作品中,特别关注知识女性的命运,其中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轰动,它是一篇不同凡响的爱情小说,是中国文学中第一篇,也是绝无仅有的一篇关于中国妇女的自述。它展现了莎菲勇于追求灵肉一致的理想爱情,对男权社会下婚姻的不满。莎菲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独特价值。

《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低潮时令人窒息的社会风貌。莎菲既是旧礼教的反抗者,又是孤独的个人主义者;既追求真正的爱情,又玩世不恭;既勇敢又脆弱;既渴望真诚的新生活,又对现实感到困惑、幻灭、绝望。

莎菲的爱情观,我觉得首先是男女双方必须相互了解。苇弟是莎菲的追求者,他的外表虽然平凡,却是一个诚实善良的老实人。他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莎菲,不管莎菲对他的态度如何,他对莎菲的关爱始终如一。在外人看来,苇弟无疑是莎菲的理想伴侣,生命中的另一半,莎菲对他的忠诚、厚道也表示同情和赞扬,可他却从来没有引发莎菲的激情,莎菲并不爱他。我想,莎菲不爱苇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他相貌平庸,愚钝,没有男子气概;二是因为他的心性过于脆弱,一个比莎菲大四岁的男子不仅叫莎菲为姐姐,而且常常在莎菲这个女性的面前哭泣,引来莎菲的厌烦和轻视;最重要的是苇弟不明白她,不懂她的心,为此,她也曾做过努力。她把自己从来不愿意给别人看的日记交给苇弟看,希望他能通过日记了解自己。可遗憾的是,愚钝的苇弟看了日记后,不但没有增进对她的了解,反而误会了她,对此莎菲感到很失望。莎菲追求的是灵与肉相统一的理想爱情,是双方相互理解,有着心灵默契的爱情。可她与苇弟在感情上却难以达到共鸣,与他在一起,莎菲没有爱情的感觉。所以,他只能得到莎菲的友情,却不能赢得莎菲的爱情。

在莎菲的心中,恋爱的双方必须有真正的爱。当莎菲绝望于爱情,无法驱逐内心苦闷的时候,见到了资产阶级化了的“高个儿少年”凌吉士。他漂亮的外表,待人的礼仪,“毫不拘束”的谈吐,文雅的教养深深吸引着莎菲,而这一切恰恰是苇弟所缺乏的。凌吉士的出现扰乱了莎菲的芳心,她那颗高傲的心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俘虏了,莎菲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爱情,所以她对凌吉士的态度不像苇弟那样冷淡,而是采取了主动态度。可遗憾的是,几经交往,莎菲慢慢发现了凌吉士只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在他美丽的躯壳中却住着一个卑劣的灵魂。这对莎菲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所希望的不是家庭,她所喜欢的不是金钱,她所骄傲的也不是地位。她最想得到的其实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所以,在看清了凌吉士的面目时,毋庸置疑的,她拒绝了凌吉士的爱。

莎菲所处的时代,其实是一个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却没有选择对象的时代。在莎菲周围的男性,个个都是灰色的,像愚钝懦弱的苇弟;外表华丽,内心丑恶、俗气的凌吉士;粗俗的安徽男人;笨拙的云霖,等等。莎菲的痛苦不是没有爱,而是没有与她心灵相契的爱。

自以来,人们提出了个性解放,妇女解放。在彻底反叛旧传统的中成长出来的丁玲,从根本上批判了传统崇尚的道德准则。莎菲所反对的也是现存社会的男女之间的习俗。

在过去长期的时间里,在男权社会下,女性只具有“人”的外壳,“肉的形体的可爱”,而不具有“人”的自我,“灵”的飞扬生动。这也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过去长期的传统文学创作中,女性大致被描写成两种类型:贤妻淑女型或妖女型,而这其实是男性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制。所谓贤妻淑女型,不外是把男子作为生活的主体,以男子的意愿作为自己的生活的标准,自愿为男性奉献或牺牲一切;妖女型,实际上体现了男性父权社会对女子不肯顺从的厌恶,因为她们不甘于放弃自我,不甘于生活在死亡之中,而是勇敢地活着。但是,不论是贤妻淑女型还是妖女型,都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出嫁结婚是女性的出路和必然的归宿,男性一般通过婚姻和家庭控制女性,女性往往被剥夺了自我和自由。诚然,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对此进行了强烈反击,哪怕是自由恋爱所促成的婚姻。蕴姐是莎菲最知心的朋友,就是这个莎菲最知心的朋友,在死前向莎菲如泣如诉地叙说了婚姻的不幸,哀叹自己的绝望。相对而言,没有进入婚姻牢笼的莎菲虽然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了解她内心真正的想法,但她的身心却是自由的;生活虽然空虚,但也洒脱。所以,莎菲对苇弟那种虽然老实但精神贫乏、思想平庸、缺乏丰仪、私自的占有悲痛欲绝;对凌吉士那种外表高贵内心丑恶的伪君子也感到厌恶。在作者看来,婚姻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相反的是妨碍自由的牢笼,是恋爱的坟墓,会窒息自己的生命。自由恋爱的蕴姐在时间的消磨下感到了“那渐渐的冷淡,那遮饰不住的虚情”,更不用说传统的婚姻。莎菲的这种行为,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反叛。

莎菲不仅反叛婚姻,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也让我们耳目一新。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下,女子对爱情失去了主动权,她们往往是被动的承受者,可莎菲不一样。莎菲所要的并不是常规,所以苇弟对她的无微不至没有打动莎菲,她勇敢地在苇弟的面前说出了自己并不爱他。在爱情面前,她敢于说不,从历史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莎菲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当她以为自己爱上了凌吉士时,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形式,对传统的男权社会进行了颠覆。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我们看到,对于爱情,莎菲是主动的,有自己的优越感,而其中的男性则是苍白、粗俗的,他们处于从属地位。作者以大胆、决绝和极端的反叛情绪塑造了莎菲这个叛女的形象,尽情嘲弄了男性的委琐、卑微。在作品中,作者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描写了莎菲,取代了以往小说中以描写男性为主的思路,表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和反叛意识。

参考文献:

[1]孙瑞珍,王中忱.丁玲研究在国外[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2]王喜绒.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丁玲作品评论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丁玲.丁玲文选莎菲女士的日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 下一篇:安徽省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