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2 10:01:24

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汽车检测技术》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强的相关汽车类专业课程,因此开发《汽车检测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字:汽车检测技术;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38-01

一、《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

《汽车检测技术》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强的相关汽车类专业课程,是实现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并且在汽车领域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突显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开发《汽车检测技术》的项目化教学势在必行。

二、《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三以一化”的教学模式的是《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省教育厅提出的“三以一化”中的“化”就是项目化教学,其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突出能力为重点,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究其宗旨,“三以一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新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其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

(二)行为导向的教学观是《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重要原则

行为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基于实践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是《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一个“生物人”通过职业训练培养成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并且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一是计划,这是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二是实施标准,这是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三是评估标准,这是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三、《汽车检测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

(一)目的明确,立竿见影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应用的研究课题。在每个项目开始时,都首先讲清了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引发思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那些硬件、指令及相关知识,列出要学的知识点,带着问题逐一讲解研讨,先讲硬件、原理图,再讲涉及的指令,然后讲程序流程图,对照流程图讲程序,一步一步,步步相连,有些难以理解的语句可在多媒体电脑上演示,变动某些语句,观察出现的效果,使学生从空想变成可见的现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自己在实车上检测等观察效果,实现人机交互式学习。

(二)变被动灌输为启发求知

教学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学习兴趣的调动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科教学法,灌输的成分多,启发调动学习兴趣的成分少,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纯理论、全说教的教法很难调动起学习兴趣,并且理解、记忆效果差,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能力低,所以,必须让其参与,激发、鼓励其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法中的开发程序实现了看、听、做、思、练的有机结合,五环相扣,充分的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发程序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一环,所有前面几步,其最终效果都体现在这一环节上。

(三)时间可伸缩,每步有收获

以往学科教学法中,《汽车检测技术》课程只有到教材即将学完的时候才能进入开发应用程序阶段,前面要进行程序开发时,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还未讲到,因而无法进行程序开发。但项目教学法每进行一个项目,就能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教学时数多就学完全部项目,课时短就进行几个项目,但每进行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收获,某些诊断经验技巧在不同的案例中出现,更加深了对其的理解,而在传统教法中,教学时数少时,还未讲完开发程序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能进行程序开发,不开发就理解记忆不深刻,可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时间一长等于没有学。

总之,项目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听、看、做、思、练五环相扣,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几年来在《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激励机制构建论析 下一篇:从威利《论语》英译本中几处用词、注解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