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kV GIS传动连杆脱落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时间:2022-03-02 08:35:44

330kV GIS传动连杆脱落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摘 要:ZF15-363(37)型成套设备GIS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刀闸传动轴脱落,出现刀闸两相合不到位现象,严重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经检查发现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未按要求施工和实验,出现传动轴脱落,造成刀闸两相未动作,为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传动轴动作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GIS设备刀闸;传动机构故障;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TJ430.3 文献标识码:A

1 故障情况描述

康城330kV变电站扩建工程330kV GIS设备采用新东北ZF15-363(37)型成套设备,为户外结构布置,投运时出现线路PT三相显示电压值分别为60V、15V、15V。对侧线路PT三相显示与本侧相同。遂怀疑线路侧刀闸未合到位,现场打开进线侧疑似故障隔离开关的传动连杆保护筒,发现B、C相间传动连杆齿轮因安装不当脱开。A、B两相传动连杆未见异常。现场解体三相连杆后发现A、B两相处于同步状态对传动连杆进行解体,发现由于机构侧方轴插入传动轴深度较大,不便拆卸,现场将脱落的齿轮复位,如图2所示,此时B相一侧齿轮发生脱落,为验证抱箍的抱紧力,现场使用内六角撬动机构侧齿轮,撬动十几次,齿轮均没能从塑料齿轮上脱落,由此可判定,抱箍具有保证传动的足够抱紧力见图1。

图1

2 故障原因分析

康城扩建330kV GIS除断路器以外,其他刀闸均为三相连杆结构,且机构至于C相位置。三相连杆结构位于气室外部,图1:现场解体情况

机构通电后,带动C相本体隔离开关实现分合,同时通过传动连杆结构带动A、B相刀闸分合,在每相连杆与本体连接部位设有轴承,并设有轴封,轴封位置胶圈为双密封结构,保证了抽真空和充气过程中设备的密封性能。

A、B之间和B、C之间是两个传动连杆,安装时它的长度是可以调节的。在设备安装中,由于隔离开关C、B之间的连杆的长度调节过短,使与操作机构间插入深度不够,使齿轮咬合的接触过小,在机构动作时连接点脱扣,未能将机构分闸动作完全传导至B、A相,造成分合闸操作时C相连同机构正常动作,A、B相未完全分合闸到位。最终导致送电故障,如图3所示。

由于设备安装周期较短,且在低温下施工,个别安装人员在安装调整连杆时尺寸未完全调整到位,同时该处位置较高,连杆在安装中尺寸调整不当、复检时漏检是造成此次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

3 整改措施

GIS设备的传动连杆的设计结构是合理的,并连同本体一起通过了型式试验,传动连杆所用塑料齿轮材质为加强尼龙66+玻璃纤维,具备很好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耐老化性,广泛用于我公司550kV GIS及330kV GIS产品,安全运行于国内外现场,同时塑料齿轮受金属本体端盖的保护,不存在受紫外线照射老化的问题。为确保康城扩建设备投运后的安全运行,对所有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传动连杆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连杆的尺寸调节符合工艺要求,确保抱箍能抱紧传动轴。

3.1 将要解体连杆的刀闸机构手动至于正确状态,隔离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接地开关处于合闸状态。

3.2 拆卸三相连杆及齿轮机构。

3.3 核实非机构侧动、静触头状态是否与机构侧一致。

3.4 安装齿轮机构,恢复三相连杆,并按工艺要求进行调节。

3.5 手动操作机构分合各2次,检查连杆传动情况。

3.6 电动操作机构分合各5次,检查连杆传动情况。

3.7 测量回路电阻,并与设计标准值进行比较。

4 整改质量控制要点

4.1 调整安装后的要求

4.1.1 检修调整过的GIS传动连杆,应达到动作灵活、分合到位并手动操作不少于2次、电动操作不少于5次。

4.1.2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传动连杆调整后应测量其回路电阻并做好记录。

4.1.3 检查是否具备投运条件,符合投运条件可以投入运行。

4.2 防松措施

4.2.1 这种弹垫的防松效果要优于普通弹垫,压缩量为0.7mm,能配合四角螺母有效防松。

重新投制抱箍位置的所有不锈钢螺杆、弹垫;抱箍位置所用的弹垫为特种弹垫,弹垫整体为马蹄形,在螺杆位置增加涂抹螺纹锁紧剂的工艺要求。

4.2.2 为更加确保抱箍的稳定性,要求在抱箍位置增加涂抹螺纹紧固剂的工艺要求,乐泰243广泛应用于GIS内部零件的防松,抱箍螺杆涂胶后,可更有效的防松。

参考文献

[1] Q/GDW665-201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S].

[2] GBJ 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S].

[3] GB 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S].

上一篇:浅析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综合实践课的教育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