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时间:2022-03-02 12:56:39

论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管理和处分也日益复杂,夫妻财产关系不再简单。为了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为了协调夫妻个人利益和婚姻共同体利益的冲突,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

【关键词】合伙 婚姻合伙 夫妻共同财产制 人力资本

婚姻合伙是在婚姻契约说和婚姻伦理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有效地将婚姻契约说和婚姻伦理说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模式可以巧妙的解决婚姻语境中的疑难问题,从而合理分配婚姻的利益和负担,最终实现夫妻个人利益与夫妻共同利益的兼顾。

一、婚姻合伙理论产生的背景

合伙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人类需要合作――共同生产劳动――这一简单事实。早在远古的血缘家庭里,由于人们劳动的必然竞合,人身关系上的互相制约,共有不便分散,家庭就有了共产合伙的一般特征。[1]

合伙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合伙人为了经营共同的事业而结合在一起,婚姻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的家庭关系,其是否属于共同事业的范畴?解决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婚姻是什么。“从法律的角度讲,婚姻可以被视为一种身份;一种契约;一种财产形式一种信托关系;一个法律实体或一个微小的。身份和契约的模式自然已经广为流行并最引人注目”,但是其他模式“在婚姻法律制度中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反映。”[2]学术界关于婚姻性质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婚姻契约说和伦理共同说。

二、婚姻合伙理论的内涵

婚姻合伙理论将婚姻视为一个分工合作、互惠共享的合伙共同体,配偶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在不同程度上对婚姻作出不同的贡献。夫妻二人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作为合伙人,必需为了共同的幸福作出努力。因此,该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性,即承认夫妻各方共同创造了婚姻的利益。该特性建立在平等理念的基础上,因此,也是离婚时平等分割婚姻财产的依据。

(一)婚姻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共同点

1.主体的平等性。平等原则是民法的首要原则,任何民事主体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权益得到同等的保护。[3]婚姻的缔结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应受民事法律的调整,把婚姻视为合伙,旨在消除婚姻内的不平等,承认夫妻双方人格身份权利的平等、承认夫妻双方对于婚姻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平等,总之,夫妻间地位的平等是婚姻合伙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2.意志自由性。意思自治是民事法律行为最显著的特征,合伙是合伙人之间基于意思自治的联合,合伙人通过达成一致协议得以建立合伙关系。婚姻合伙成立的必要条件就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即男女双方作出结婚的意思表示,且意思表示真实、一致。

3.以相互信赖、忠诚为纽带、以共同事业为经营方向。合伙具有高度人合性,它建立在合伙人之间高度信任基础上,是合伙人相互选择的结果。婚姻的成立与维系离不开夫妻之间的忠诚与信赖,夫妻双方以不同的形式对家庭做出不同的贡献,以便共同经营婚姻家庭的事业。用心“经营婚姻”已成为现代人参悟婚姻的重要表现。[4]

(二)婚姻合伙与普通合伙的区别

爱情是维系婚姻合伙的重要情感纽带,这是其区别普通合伙的显著特征,当维系婚姻的爱情消失,婚姻合伙就面临随时解散的危险。因此,在我国司法审判实践中,判决离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爱情的无私性又使婚姻合伙具备第二个独有的特征,即互惠的利他主义。普通合伙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场如战场的时代,其必被打上利己主义的烙印。婚姻合伙理论强调互惠的利他主义,既能有效地保证婚姻各方的独立利益,又能促进婚姻共同事业的发展。

三、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财产制,是确定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婚姻终止时的财产分割等问题的法律制度。

(一)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

夫妻财产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学者陈苇在《婚姻家庭立法研究》一书中,详细、精确的介绍了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按照陈苇教授的观点,夫妻财产制的基本类型如下:按照夫妻财产制的发生依据可以分为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适用的情况又可以分为法定财产制与非法定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内容可分为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统一财产制和联合财产制;按照夫妻财产制度设计的夫妻财产归属氛围共同财产制与特有财产制。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夫妻财产内容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一些制度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为人们所遗弃,现在为各国所经常采用的主要有: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和夫妻共同财产制。

(二)夫妻共同财产制

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指确立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对外的财产责任、婚姻关系终止时的财产清算、分割等问题的法律制度。夫妻共同财产制承认妇女家庭劳动的价值,承认夫妻双方婚姻的成功所作出的贡献都是平等的,从而实现了男女实质意义上的平等。

夫妻共同财产制根据财产的范围不同,又分为一般共同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劳动所得共同制等形式。[5]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为婚后所得共同制+约定财产制。

四、婚姻合伙与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

婚姻合伙理论的基本原则起源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基本原则更为合理的表述应该是,夫妻双方作为平等的法律主体,各方为婚姻合伙事业的完成共同做出了实质的有意义的贡献。

(一)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

我国目前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采用的是婚后所得制度,但是扩大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体现了对夫妻个人财产的保护;同时增加了约定财产制,以尊重夫妻双方的意思自治。

1.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界定。我国现行《婚姻法》以例示的方式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进行了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资、奖金。这里的工资、奖金应作广义的解释,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付出劳动所得的一切报酬;第二,生产、经营的收益。生产、经营的收益,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后从事生产、经营所得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如买卖股票、债券或投资于公司、企业的股份分红所得收入);[6]第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第四,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第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以上财产类型中,颇受争议的当属第4项。关于继承、赠与所得的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长久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女婿、儿媳并非法定继承人,但是将一方继承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等于扩大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继承法的规定相违背;而遗嘱继承体现了个人对其所有财产的处分权,如果将夫妻一方因遗嘱继承而得到的财产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等于变更了遗嘱,违背了遗嘱人意志,限制了其财产的自由处分权。[7]基于此,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应修改《继承法》。关于此争议,笔者认为运用婚姻合伙理论便迎刃而解。婚姻合伙理论强调婚姻的共同体性质,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当互惠共享,在此期间只要没有当事人相反意思表示,因继承或赠与、遗赠取得的财产就是以婚姻共同体名义受领的,理应属于婚姻共同财产。

2.婚姻合伙视野下我国法定夫妻特有财产界定。夫妻特有财产制,指基于法律规定或者夫妻约定,婚后由夫妻一方保留部分财产作为各自所有,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夫妻财产制度。夫妻特有财产与共同财产制相并存,是对共同财产制的限制与补充。

我国《婚姻法》第18条明确规定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一方婚前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及婚前取得的权利,在婚后实际取得的财产;第二,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第三,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第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第五,其他应当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本条第一项规定涉及到婚前财产婚后消耗如何处理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财产分割具体意见》第16条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该司法解释虽然颁布已久,但是其并未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因此,仍然有效。但其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北方农村,男女结婚,男方多提供住房,女方则提供如家具、家电类嫁资。女方提供的嫁资多属动产,容易磨损,贬值也非常快,但是,男方置备的房屋往往不贬值反而升值。此种情况下,如果根据《财产分割具体意见》进行处理则显失公平。笔者认为,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可以参考婚姻合伙理论来解决矛盾纠纷,将男女双方各自的婚前个人财产看作对婚姻合伙的投资,根据共同负担、共享收益的原则,将已经消耗掉的婚前个人财产从婚姻共同财产中扣除予以补偿。

此外,2011年8月份颁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扩大了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该解释第五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从法律角度讲,个人财产收益可分为孳息、投资经营收益、自然增值。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两种。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本性天然而长,不需要人力作用就能获得,比如鸡生的蛋;法定孳息,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由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收益,比如出租房屋的租金等。自然增值,指非人为的增值,是夫妻个人婚前财产在不改变状态的情况下实现的增值,其增值主要受市场价格等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房屋价格的增长。投资经营收益,指投入一定的物或者资本,通过经营、管理、交易等行为产生的收益,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生产、经营性收益属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物权法》规定,孳息的归属应跟随原物、一物之上也不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所有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将原物与其产生的收益相剥离,是否与《物权法》相冲突?笔者认为,运用婚姻合伙说的共享原则能够灵活解决这一问题。

婚姻合伙同普通合伙一样,强调合伙人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产生的收益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虽然孳息、自然增值附属于原物,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其并不是夫妻共同劳动所得,因此,把孳息、自然增值划分为夫妻特殊财产并无不妥。

(二)婚姻合伙视野下特殊共同财产的界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产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除了一般的动产、不动产以及既得权利、利益之外,出现了区别于常规的特殊财产,例如,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的技能、知识和通过对个人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资获得的或增加的社会阅历,是一种提高未来收入的丰富形式。[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家庭财产积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源泉。[9]

我国审判实践中,要求分割人力资本的案件不在少数,但是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尚未对此涉及,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作出不予处理的结果。相比之下,早在1965年美国著名的奥布润案件中,奥布润在取得医生执照的两个月后,向法院离婚,法院考虑到奥布润夫人在奥布润求学期间,赚钱维持家庭生活,才得以使奥布润完成学业并取得执照,因此,法院判决奥布润支付相当于他医生执照价值的40%的金额给其妻子。

一样的案例不一样的判决结果,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予以分割。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婚姻财产分割不能仅局限于有形财产,毕竟像人力资本这样的无形财产,其投入的成本与得到的利益都是巨大的。笔者认为,婚姻合伙理论很好的解决了人力资本是否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的难题。

人力资本具有专属性,夫妻一方取得的文凭、执照或个人职业信誉理应归一方所有,为什么夫妻另一方可以分享这种权利?对此,婚姻合伙理论作了很好的论证。该理论认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学位或执照等,应属于夫妻合伙事业的收益。因为,在获取这一成果的过程中,取得文凭或执照的一方,需要亲自参加学习、培训,是直接的贡献者;夫妻另一方,虽然不参加学习和培训,但是其要从事家务劳动或者外出工作来维持家庭生活,甚至可能用自己的工作收入为对方支付培训费用,这也是对对方取得学位、执照等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这两种贡献不分大小、应具有同等价值。

婚姻合伙说的核心原则是夫妻共享,夫妻作为合伙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为婚姻事业付出自己的努力,按照合伙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基本原则,夫妻双方还要各自同等地享受合伙成果中的经济利益。因此,夫妻双方共同享有夫妻一方在婚姻期间取得的文凭或执照中的经济利益,是公平合理的。[10]

五、结尾

婚姻合伙理论作为解读婚姻关系的新视角,对于解读、审视和建构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有效解决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度中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同时有助于鼓励夫妻双方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同甘共苦,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的不足与局限:婚姻合伙理论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有关该学说的文献也较少,本文仅局限于对婚姻合伙视野下夫妻共同财产界定相关问题的分析,应该看到,该理论也能较好地解决夫妻共同财产的管理、分割等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为审判实践中夫妻共同财产相关问题作出绵薄之力,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写出更多有关该学说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企业法律形态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4.

[2][美]威廉・J.欧德纳尔、大卫・艾・琼斯.美国婚姻与婚姻法[M].顾培东、杨遂全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6.12.

[3]李开国.民法总则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67~68.

[4]胡苷用.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0.20.

[5]胡苷用.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0.50.

[6]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M].群众出版社,2005.132.

[7]马原.新婚姻法释义[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36~137.

[8]Joan M.Krauskopf,“Recompense for Financing Spouse's Education: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Marital Investor in Human Capital",Kan.L.Rev.Vol.28(1980),pp.379,381.

[9]Joan M.Krauskopf,“Recompense for Financing Spouse's Education: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Marital Investor in Human Capital”,Kan.L.Rev.Vol.28(1980),pp.379,381.

[10]刘姗.论夫妻共同财产的若干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30~31.

作者简介:马茜(1990-),女,山东菏泽人,华东政法大学2010级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上一篇:浅谈现代医院图书馆对图书管理员素质的要求 下一篇:对人的城镇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