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n―Ⅰ、hs―CRP及D―2聚体检测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01 07:37:44

cTn―Ⅰ、hs―CRP及D―2聚体检测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2聚体(D-D)检测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因急性胸痛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4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ACS患者)63例和对照组(非ACS患者)77例,比较不同胸痛患者、不同时间的cTn-I、hs-CRP、D-D水平差异。结果:同组患者的cTn-I、hs-CRP、D-D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组患者的cTn-I、hs-CRP、D-D同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cTn-I; hs-CRP; D-2聚体; 急性胸痛; 危险分层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2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ardiac troponin Ⅰ(cTn-I),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and D-2(D-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Method:140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CS) in 6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non ACS) in 77 cases,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cTn-I,hs-CRP,and D-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hest pain at different times.Result:The sam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Tn-I,hs-CRP,D-D levels were increased with the time,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Tn-I,hs-CRP,D-D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rdiac troponin I;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D-D; Acute chest pain; Risk stratific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hua New District in Shenzhen,Shenzhen 518109,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2.013

本文以联合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2聚体(D-D)含量,探讨其对急诊胸痛患者早期危险度分层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因急性胸痛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40例,胸痛发作时间在6 h内,排除以下患者:确诊为肺部疾病和明确外伤、妊娠、恶性肿瘤、胃肠道疾病、急性肾衰竭、自身免疫病及各类传染病等。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40~78岁,平均(64.73±9.41)岁。根据《2005国际复苏指南》中有关胸痛患者风险度分层的内容[1-3],对患者进行缺血风险及病死风险评估,分为研究组(ACS患者)63例和对照组(非ACS患者)7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在就诊后的0~2 h、2~4 h、4~6 h进行cTn-I、hs-CRP、D-D水平检测,同时完善心电图、CT或冠脉造影等检查加以确诊,研究中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医疗组进行诊治和观察。

1.2.1 采集标本 在就诊时立刻采集胸痛患者静脉血5 ml,并分装两管,采用枸橼酸钠对其中一管进行抗凝,将血浆离心分离,待检血浆中D-D;另一管不添加抗凝剂,将血清离心分离,待检血清中hs-CRP和cTn-I,并进行冷冻保存。

1.2.2 样本检测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罗氏E170)进行cTn-I水平测定;休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国赛Omlipo)进行hs-CRP水平检测;使用全自动血凝仪(日本Sysmex CA1500)进行D-D水平检测。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危险评分的胸痛患者的cTn-I、hs-CRP、D-D水平差异及不同时间段cTn-I、hs-CRP、D-D水平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项检测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SNK检验,采用配对字2检验比较检测指标单独和联合运用间的对比。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s-CRP、cTn-I水平的比较

同组患者的cTn-I、hs-CRP、D-D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联合检测对ACS诊断效能的比较

cTn-I+D-D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特异度(65.9%)最高,D-D+hs-CRP+cTn-I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灵敏度(88.4%)和准确度(54.2%)最高,hs-CRP+cTn-I联合检测的效能最低,见表2和表3。

3 讨论

cTn-I是一种收缩蛋白,为心肌纤维所特有的蛋白物质,一般在心肌损伤后的4~6 h经心肌细胞浆内释放入血,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在2011年由美国心脏病协会(ACC)和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在指南中将其推荐为生化标记物诊断的“金标准”[4-6]。血清hs-CRP是急慢性炎症指标蛋白之一,在低水平炎症即可被检出,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ACS的可能发病机制之一。据相关研究表明,不稳定性斑块破裂与炎症的相关性较强,随冠心病分型的由轻到重,血清中hs-CRP浓度水平逐渐地增高,其中hs-CRPhs-CRP>1 mg/L为心血管事件低中等危险,hs-CRP>3 mg/L为心血管事件高危险。D-D是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为交朕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在机体活化血栓的同时,会伴随纤维溶解的过程,此时D-D深度明显升高,由此看来,D-D水平的升高显示机体内血栓的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存在,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栓形成和危险性的判断,最直接实用的方法为血中D-D的测定。

在本研究中,同组患者的cTn-I、hs-CRP、D-D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组患者的cTn-I、hs-CRP、D-D同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标记物的浓度会逐渐升高,且不同类型的患者浓度不同,与病情相关。并且,通过三种标记物的联合比较,发现cTn-I+D-D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特异度(65.9%)最高,D-D+hs-CRP+cTn-I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灵敏度(88.4%)和准确度(54.2%)最高,hs-CRP+cTn-I联合检测的效能最低,可见联合检测可以对胸痛患者的危险准确分层。虽然目前确诊ACS最有效的方法为冠状动脉造影,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及费用高的缺点,且易受到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影响,未能在每个医院得以普及。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标记物的检查,可以体现ACS不同的病理特征和病理阶段,对其危险分层和早期诊治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新春,张大鹏.心血管急症救治(2)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续1)[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69-571.

[2]冯雁,段宝民.急性胸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0):1942-1943.

[3]胡北,孙诚,何楷然,等.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3,34(11):1720-1722.

[4]唐春平,刘燕荣,沈琴,等.传统检测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22):2680-2682.

[5]付英姿,安刚,吕红君,等.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221-4223.

[6]朱琛颖,蔡英,字海静,等.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5):367-370.

上一篇:教师如何坚守心中的圣地 下一篇:PDCA指导护理模式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