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方法初探

时间:2022-03-01 11:39:40

3―6岁幼儿的心理健康方法初探

摘 要:3~6岁是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家长、父母在重视对孩子身体保健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保健。心理保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客观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

关键词:3~6岁 心理保健 习惯养成

3~6岁是人生的开始,也是一切打基础的时期,此时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发展状况都会在孩子将来的一生发展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这也正是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在对3-6岁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托幼园所的老师、保育员往往注重的是对孩子身体的保健,而忽略了心理的保健,从而造成孩子诸多的心理缺陷,为他一生的发展留下遗憾。

一、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一个人的情绪积极与否,与他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息息相关。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是敏感的,只要老师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用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去感染他们,他们或迟或早会和老师亲近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注意力转移法;2.自我调节法;3.不良情绪发泄法;4.逐渐消退法。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将来一切成功的基础,曾有人调查过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问他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幼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为什么习惯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因为小孩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这也就意味着,越小的孩子习惯就越容易形成,而习惯一旦形成后要想改变它也就很困难,所以好习惯应先入为主,否则就会让不良的习惯占上风。

三、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案例:过去,每次户外活动回来后,尽管我总在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把手洗干净,可每次总会有一些孩子“应付差事”,并设法逃避我的检查,为此我很伤脑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洗手呢?我想,孩子们如果能得到老师的拥抱,他们肯定会高兴得不得了。所以,户外活动回来后,我告诉孩子们:如果谁把手心、手背、手腕都洗干净,老师就会抱抱他。孩子们听完后,高兴地跳了起来,嘴里还大声喊着“哇噻”。于是,孩子们每次都会很认真地洗手了。一个拥抱,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的是一举多得。

2.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案例:不受欢迎的孩子。我们班赵博处处不让人,他喜欢的玩具,别人碰都不能碰一下,入园第一天,他就打哭了班上好几个小朋友。时间长了,孩子们都不喜欢他,也不愿跟他一起玩。一天,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尝试垒高,赵博又去捣乱,我把他叫过来意识地让赵博体验一下失去朋友的孤独和寂寞。过了一会儿,我问他:“你猜一猜,小朋友们为什么不喜欢你?”“因为我打人、抢玩具、跟他们捣乱……”赵博给自己列举了一大堆“罪状”,看来赵博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正确认识的,只是缺乏自控力。“那怎样让小朋友们喜欢你呢?”我追问:“我不打人了,也不捣乱了。”赵博说。“那你试着跟敏敏他们去说一说,看他们能不能原谅你。”赵博快速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对敏敏说:“我再也不捣乱了,你们还跟我玩吗?”敏敏想了想,又看了看其他小朋友,没有人反对,就说:“行!”于是,赵博认真地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急于批评赵博行的为,而是引导他通过体验、尝试、内化,有效地帮助他掌握了交往的规则,提高了他的交往能力,最终帮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幼儿园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懂得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学会运用合理的教学行为。

四、客观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

史蒂芬・葛雷是一位当代科学家,他诚实的品格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受业界推崇。2岁时,史蒂芬想自己尝试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以前这事都是妈妈帮他做的。这次,他想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瓶子很滑,他没拿住,一不小心将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史蒂芬・葛雷想:这下完了,肯定要挨妈妈骂了。出乎史蒂芬的意料,妈妈到厨房后发现满地是牛奶,竟没有教训或惩罚他。妈妈的话完全让小史蒂芬放心了,她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这可把小史蒂芬高兴坏了,他还从没玩过牛奶呢!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地面清理干净了,对史蒂芬说:“你拿奶瓶的实验错误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错误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再看看用手能不能拿得动。想一想,怎样拿才会更省力?“史蒂芬・葛雷发现,如果用双手抱好瓶子,它就不会掉下来。多年后,史蒂芬・葛雷说:“从这一刻起,我知道了不需要害怕犯错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结果,这次闯祸的经历,非但没有让史蒂芬变得胆怯,反而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所作的事情,从错误中寻找原因和教训。开明的母亲!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位富有个性的科学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包括家长、全社会,都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愿每个幼儿的心理都能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节外生枝的随机教育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