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中音乐课改教与学的转变

时间:2022-02-28 07:41:38

探寻高中音乐课改教与学的转变

摘 要 在人类社会里,音乐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引导着人们的生活,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而中学生的音乐教学也是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迎合时代的气息。中学课程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面对课改,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及时地进行整改,转变观点和观念,进行全方位的转变,以全新的理念和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 高中 音乐课 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的性质

音乐课在中学的教学工作中,是可以被随意挤占,对于学生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对于老师来说更是没有压力,学生可以随意在课堂上学习别的科目。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价值和作用、能力和水平都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关注点倾斜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整个音乐课程的性质就变味了。因此,面对新课程,音乐教师就需要重新的认识和适应。

音乐课程是实现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美育被曲解为政治和道德的附属课程,过分强调音乐的纯艺术性,音乐审美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被掩饰,音乐的教育功能也被忽略了。因此,新课程要求将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如何将素质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融会贯通,如何将音乐方面的教育和通过音乐教育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面对的新问题。

音乐教育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长教育,它是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的大众化教育。当音乐教师面对几个或几十个的有音乐专长的学生可能会得心应手,但是如果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益,可能会束手无策。这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观念上的缺失,是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缺陷和教学效果上的遗憾。因此,面对全体学生的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

二、课程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崭新音乐课程理念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要面临的新的问题。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辅智、以美怡情是音乐教育最有效功能。但是在音乐学中如何将这些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审美价值方面,努力发掘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声音美、音色美以及音乐内含的构思美、结构美、形式美等。激发感情和抒发感情充分的利用音乐最擅长于抒发感情,最易拨动心弦的艺术特点,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绪体验中享受和感知美。

营造愉快、快乐和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音乐声效的想象性、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音乐活动的游戏性,优化学生的心理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听觉环境、视觉环境、教室环境和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触景生情的教学气氛。同时,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展示教师对音乐的挚爱和对音乐教育敬业的人格魅力,开辟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为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表演欲望的充分展示提供实践的舞台。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知识,享受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把音乐教学从单一的传授知识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探究的手段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实践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专业基础差别,尊重学生的个好。

采用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分类提高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并有效地转化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机遇和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注意倾听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阅历均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发展优势,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的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三、自我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者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道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诱导者、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善于诱导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营造宽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善于在课堂讨论和争论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必须和学生平起平坐、互教互学,与学生一道共同开发课程,研究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四、知识能力的转变

教师除了课本上和参考书上所提供的知识外,教师的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所产生的知识非常的重要,现代的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的能力是教学研究的学术探索能力、教学技能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反思的全面整合能力。

新课程就要求教师在整体观念、整体素质、整体思维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善于把书本的知识,参考书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知识探索空间,书本的知识才会被延伸,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被触发,教师的知识才会被激化。

五、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教师职业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露。教育理念是根本,教师素质是保证,教学艺术是途径。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习惯定势中跳出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在从知识讲解转变为帮助、合作,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转为启迪、引导,从依赖课本转为开发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由重教转变为学,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转变。

总之,面对中学的音乐教学,老一套的教学观念和套路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和新理念。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必须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知识素养,调整能力结构,适应教学的需要,也是一个人自我生存的需要,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需要,更是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愉快过程和获取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陵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功能探析 下一篇:房、地单独抵押和分别抵押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