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真假难辨的诸葛六出

时间:2022-02-28 07:29:08

在所有关于“三国”的故事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莫过于长坂坡大战,赵子龙白马银枪、孤身救主的身影,让忠臣义士赞叹不绝;而让人充满遐想却又让人扼腕叹息的则属“六出祁山”,出师未捷的悲壮结局千百年来总是牵挂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绪。

2006年的夏秋时节,我们走进甘肃礼县祁山堡。祁山堡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六出祁山”的地方,也是《三国演义》中祁山大营的所在地,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神往的地方。走进祁山,就是为了探寻1700多年前金戈铁马的征战,寻找隐藏在那块土地上的三国故事。

历史上,诸葛亮发动了五次伐魏战争,而真正能称得上出祁山的只有两次,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其渲染成诸葛亮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于是,原本并不存在的“六出祁山”也就一次次地被人们演绎、被神化,最终把一个文弱书生推上了神的祭坛。

千年孤山祁山堡

我们来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拜访了那个孤独耸立在西秦岭深处的小山――祁山堡。

我们从天水出发,沿着通往甘肃陇南地区的公路向西南方行进,走了60多公里后就到了甘肃礼县祁山乡。

闻名天下的祁山堡就坐落在一个峡谷中,远远看去,祁山堡只是一个小山包,但历史上却是一个让人揪心的地方,也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自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兴兵伐魏,将大本营设在这里后,近2000年来,祁山就成为中国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或许是承载了太多的希望,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我看不出那个小山包有多么雄伟,尽管它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祁山大寨,但的确非常普通,以至于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探访者感到失望。

沿着河谷,顺着山路,我们攀到山顶上。这座山只有200多米高,但四面绝壁,城墙围绕,易守难攻。自古至今,这里就是连通甘肃、陕西、四川的交通咽喉,占据此地可以控制南北山脉和河道,占尽地理优势。

诸葛亮只有两次出祁山

据考证,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不确切,它是小说家笔下的夸张和虚构。从历史记载来看,诸葛亮一生有五次伐魏的壮举,在这次伐魏的过程中只有两次出祁山,其他三次中有一次出兵陈仓(今宝鸡),一次出兵武都、阴平(今祁山以南),还有一次出兵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附近的渭河南岸)。

真正出祁山的战役:第一次是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战,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开始北伐。他率领平定南蛮、收复孟获的得胜之师,从成都出发,经汉中,沿阳平关、沮县、武都(治下辨,非今武都)、祁山、西县、南安,抵达天水一带,此次北伐最远抵达安定(治临泾, 今甘肃镇原县南)。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进退无据,夺取陇右的先机已失,而且全军侧翼已暴露在了曹魏大军之前,他只得杀马谡、张休、黄袭三人,掳西县千余口,返回汉中。

相对于第一次出祁山,后来的第二次出祁山就充满了奇幻色彩。据记载,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是在建兴九年(231)二月,蜀军出汉中大举北伐,为了解决军粮运输,诸葛亮改进了以前的运输方法,制作了一种比较省力的运输工具,负担起为大军运送粮草的重任,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木牛流马”,在史书中被称之为“木牛”。由于曹真有病,魏明帝调司马懿镇守关中,但诸葛亮仍占尽先机,后来由于李严等诈传后主退兵的旨意,蜀军放弃所占的优势,从祁山南撤,结束了第二次北伐。在南撤途中,诸葛亮精心布下伏兵,在木门道射死张A。

风风雨雨话祁山

对于茫茫的西秦岭山脉而言,祁山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山包,那么为何它又成为名传千古的“大山”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谜团呢?千百年来,人们为何对于祁山的具置一直争论不断呢?我们到过的祁山是否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祁山呢?

人们对“六出祁山”给予如同神化一般的评价,但是却无法对祁山的具置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尤其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大祁山和小祁山的争论让祁山的真实面目云遮雾绕。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大祁山和小祁山争论的核心问题在于祁山一词是泛指还是特指。一部分人认为祁山只是一个泛指,他们认为,祁山是天水和武都之间西秦岭大分水岭的统称,但是并没有指明祁山的具置;有些人则认为祁山就是指祁山堡。

人们对大、小祁山的问题众说纷纭,就连《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也是自相矛盾,让人莫明其妙。罗贯中一会儿把祁山描写为一个大的地区,他认为祁山西起上县南的西县,东到陈仓之东的眉县,东西绵延数百公里,横陈陇坂左右的山脉。而在一些具体的章节里又说“祁山乃长安之首,陇西诸郡,偿有兵来,必经由此地”。其实,从罗贯中的描述来看,这里的祁山应该是岐山,也就是传说中姜子牙冰冻岐山的那个地方,至今仍有岐山臊子面远近闻名。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则在“漾水”条下明确指出:“祁山在筅V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经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就有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西南二百四十里。”

这些年,在编修史志时,许多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的专家结合当地村民对祁山的认识,提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他们认为,祁山是位于礼县东的一条山脉,横亘于西汉水北侧,西起礼县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全长约50里,祁山中部就是今天的祁山堡。

诸葛北伐为何必走祁山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夺取长安不一定非要走祁山,从汉中还有多条道路可通,即便是在汉代也有斜峪道等路可通长安。为何诸葛亮非走祁山不可呢?

原因有两点:诸葛亮是一个善于利用前人经验,守成有余、创业不足的人,他不善于冒险。出祁山是汉初韩信从汉中出发夺取三秦的道路,所以,尽管蜀将魏延也曾提出了一个攻取长安的办法,但诸葛亮最终还是选择了出祁山的道路。另外,诸葛亮选择出兵祁山,是为了夺取陇右的物资和人口,从而壮大蜀汉实力。从祁山北出占据陇右的战略好处有三:第一,扩地盘,结联羌夷,夺取物资;第二,切断关中和河西的联系;第三,战略包围关中。诸葛亮兵出祁山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关中的屏障,对关中形成战略包围,同时,为蜀国夺取关中、陇右的人口资源。

在东汉时,陇右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地,非常富庶,这里有两当水、永宁河、泥阳河、下辨水、西汉水等,不仅盛产粮食,还盛产军马和盐。祁山堡所在的礼县是秦人的发源地,而秦人就是以养马出名的。同时,礼县的盐官镇(也就是卤城)出食盐,至今仍生产食盐,在古代粮、马、盐都是难得的军用物资。另外,陇右地势高峻,易守难攻,特别是陇西、祁山一带全是高山深谷,重峦叠嶂,而且民风强悍,尚武精神浓厚,可攻雍岐、南下阶成,可取梁益、西指兰会,可占河湟。

罗贯中只不过是顺应了人们的心理,将其演化成一种借代、一种象征。因为祁山在魏管辖天水郡最南面的西县边界上,也是魏、蜀分界线,出祁山就意味着伐魏,意味着维护和恢复大汉的正统统治。 因而,人们把“六出祁山”看作是对曹魏的斗争,是恢复汉王朝正统统治的象征,进而演绎成正义的化身和象征。所以,诸葛亮的一些伐魏征战尽管发生在祁山以外的其他地区,但人们仍然愿意把它归入“六出祁山”之列。

上一篇:浅析丝绸之路旅游文化 下一篇:八月,和羽毛沙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