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患”:无近忧却应有远虑

时间:2022-02-28 02:55:50

现在的大米和蔬菜实际上是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还存在严重的隐患。

大米现行的镉标准0.2毫克/公斤,按潘根兴教授近日所说“0.2毫克/公斤从科学上讲,肯定不是健康风险水平”。他向农业部提出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如被采纳有可能降低标准,与国外标准一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的大米和蔬菜不但在实际上,也在立法(标准)上都是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就解决了,可一劳永逸了,因为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还存在严重的隐患。

大米的镉来源于土壤,据西方国家估计,人类活动对土壤镉的贡献,施磷肥最多是54~58%,其次是大气降尘为39~41%,灌溉水最小,仅占2~5%。对磷肥是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实验站进行了施用磷对土壤镉累积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镉含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下降,镉含量浅层土壤是30厘米以下深层土壤的14倍;澳大利亚南威尔士长期年均施用450公斤/公顷磷肥,浅层土壤镉含量上升了10倍以上;我省洞庭湖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通过对3.96万公顷浅层土壤4.36万个样品分析,含镉均值0.36毫克/公斤,是0.97万个深层土壤均值0.14毫克/公斤的2.57倍,其它区域一些农田采样分析也都如此。

如果说深层土壤镉含量基本代表了原有的自然含量,那浅层土壤增加的镉含量是上世纪60年代推广磷肥的结果。施用磷肥增加土壤的镉已为世界公认,据估算,全球由此进入土壤的镉每年达66万公斤。但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对这个问题远不如对废水、废气排放影响环境的关注。因为废水、废气看得见闻得到不解决可被一票否决;施磷肥增加土壤镉非常缓慢在短时度内甚至可忽略不计,因而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但是确确实实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半个世纪内,土壤镉含量成倍地增加了,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制业让其继续增长,难免有一天大米就会超过0.4毫克/公斤,逐渐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1毫克/公斤甚至更多。

农作物对土壤镉吸收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水稻是大宗谷类作物中一种强富集镉的农作物;水稻的不同品种吸镉又有很大差异,中国科学院原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杨州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等从1996年到2008年完成的试验研究和博士论文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镉在水稻籽粒中积累籼型稻大于粳型稻;土壤镉水平相当时,超级杂交稻高于一般杂交稻,更高于常规稻,之间最高可相差4倍,亦即同一块稻田中种常规稻,镉含量是0.2毫克/公斤,种超级杂交稻可能达0.8毫克/公斤而有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酸性土壤尤为显著。现在对这个问题农业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着手研究既增产又弱吸镉的水稻品种。

应该说,大米在现在的土壤镉水平条件下种植常规稻和一般杂交稻虽然超标但是安全;但如果为一味追求高产仍无节制地施用磷肥及推广强吸镉的水稻品种,就难免有一天不安全了。

上一篇:湖南省启动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下一篇:个人避险:要打有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