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时间:2022-02-28 09:16:28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孙素珍 张玉娟 刘麦仙 邢善勇 赵琳

【关键词】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依从性

【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两组在入院1w内和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 结果 入院时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入院1w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6w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自知力。

【关键词】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依从性

Effects of healtheducation on recovery of insigh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ealtheducation on insigh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cs. Methods 86 schizophrenic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altheducation(health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clozapine) and control groups(single clozapine). Insigh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assessed with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 and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 in 1st week of admission. Results At admis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the BPRS and ITAQ(P>0.05) and the compliance(P>0.05) between the 2 groups, and b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t discharge (P<0.01) and in the compliance after 6week of admission(P< 0.05). Conclusion Effective healtheducation on various phase can improve compliance and insight in different degree.

【Keywords】 Heatheducation; schizophrenia; insight; compliance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度。自知力缺损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之一,也是精神分裂症诊断中一致性最高的症状[1]。自知力在精神科临床诊断、疗效预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10月~2004年6月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和其它严重躯体疾病。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健康教育联合药物治疗组(研究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6~62a,平均37.30±13.19a;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18~59a,平均36.26±11.27a。两组在药物剂量、类别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集体与个体健康教育[2],由经过培训的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进行。根据精神分裂症发病特征,分两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第一阶段:入院至症状缓解前,即急性期。此期患者的症状处于高峰期,认知和自控能力丧失,以督促接受常规治疗、生活自理为重点,诱导合作,安心住院,并启发患者认识疾病,提高对幻觉、妄想等症状的辨别力,从而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第二阶段:病情好转至出院,即恢复期。此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初步恢复,主要针对病因与药物治疗的作用、坚持服药的意义等进行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引导患者将病情好转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联系起来,领悟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服药依从性。对照组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兴奋、躁动、行为紊乱者可联用氟哌啶醇针剂肌肉注射。两组疗程均≥8w。

1.2.2 评定方法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3]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4]于入院及出院时各评定1次。ITAQ由11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回答的完整程度分为三级:0=没有认识,1=部分认识,2=认识完整,得分范围为0~22分。服药依从性由治疗室护士对患者进行观察评定,服药依从性分为三级:顺从、被动执行、拒绝。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BPRS和ITAQ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BPRS和ITAQ评定结果(略)

由表1可知:两组BPRS评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ITAQ评定入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略)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入院1w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6w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BPRS、ITAQ得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 ITAQ得分与服药依从性显著相关(χ2=0.98,P<0.01),BPRS得分与服药依从性无显著相关性(χ2=0.16,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ITAQ得分均高于入院时,而两组间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自知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是精神检查的主要组成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自知力缺失为97.0% [5],对疾病持消极态度或否认有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较差,对疾病有认识能力的患者预后及行为适应较好。患者完整的自知力应包括认识到自己有病,基本了解疾病的性质,对发病的诱因和症状能进行分析和批判,求治迫切,对疾病治愈后工作生活有合乎情理的打算。

本研究还显示,ITAQ得分与BPRS得分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水平并不与精神病理症状的严重性密切相关,自知力变化亦不随症状的变化而变化,与文献报道一致[5]。

总之,我们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对不同疾病阶段给予不同的强化自知力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知识,剖析病情,调动其治疗的能动性,增加治疗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赤怡.自知力定义与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2,19:138

[2]刘圣霞,魏春香.神经症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3)封三

[3] 张明园.简明精神病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增刊):2

[4]刘华清,张培琰,尚兰,等.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5,新7:158

[5]刘华清,张培琰,尚兰,等.自知力评定量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84

上一篇:综合门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影响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