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间的限定和分隔

时间:2022-02-28 06:10:35

室内空间的限定和分隔

摘 要:室内设计一般要进行空间分隔与组合,这是空间设计的重要基础。而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完成的。当然,空间的分割与联系也是相对的,相辅相成,从空间的整体要求看,只谈分隔不谈联系,或只谈联系不谈分隔都不可能体现现代空间设计的环境整体意识,也不可能满足人们在室内空间的各种生活活动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要采取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功能使用要求,又要考虑到空间的艺术特点和人的心理要求。讲到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联系,自然涉及到空间的“围”“透”关系。只围而不透的室内空间诚然会使人感到私密,闭塞,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如何限定,如何达到视觉上的限定,都是要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室内空间要采取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功能使用要求,又要考虑到空间的艺术特点和人的心理需求。前面提到,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体现的,空间的分隔换种说法就是对空间的限定和再限定。至于空间的联系,就要看空间限定的程度,即限定度。

关键词:限定 半限定 视觉限定 围合 通透 半通透

一、室内空间的限定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在原有的母空间中的再限定。其基本的几种限定方式与一次限定大致相同,但对人的心理影响效果还是有些差异,通过前述可以归纳出几种限定方式:

1.围合与分隔

围合是一种基本的空间分隔方式和限定方式。一说到围,总有一个内外之分,而它至少要有多于一个方向的面才能成立;而分隔是将空间再划分成几部分,有时围合与分隔的要素是相同的,围合要素本身可能就是分隔要素,或分隔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围合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围合与分隔的界限就不那么明确了。如果一定要区分,那么对于被围起来的内部,即这个新的“子空间”来说就是“分隔”了。

2.覆盖

在自然空间中进行限定,只要有了覆盖就有了室内的感觉。在室内空间里再用覆盖的要素进行限定,可以有许多心理感受。例如在空间较大时,人离屋顶距离远,感觉不那么明确。就在局部再加顶,进行再限定。

3.抬起与下凹

这种限定是用来变化地面高差来达到限定的目的,使限定过的空间在母空间中得到强调或与其它部分空间加以区分。对于在地面上运用下凹的手法限定来说,效果与低的围合相似,但更具安全感,受周围的干扰也较小,因为低本身就不太引人注目。不会有众目睽睽之感,特别是在公共空间中人在下凹的空间中心理上会比较自如和放松。在室内空间中,同室外空间不同的,就是这些手法不仅可在地面上做文章,也可以在墙面或顶面上出现。只不过可能叫法不同而称为“凹入”“凸出”或“下吊”等。不过这些都有一定尺度上的限制,“下吊”部分过大,人们可认为是“覆盖”,墙面上“凹入”或“凸出”部分过多,人们又可看作是另一个空间,而如果尺度过小,又可能被看成是肌理变化,当然这仅是相对而言。

4.肌理变化

对室内空间的限定来说,肌理变化可说是较为简便的方法。以某种材料为主,局部换一种材料,或者在原材料表面进行特殊处理,使其表面发生变化(如抛光,烧毛等)都属于肌理变化。有时不同材料肌理的效果可以加强导向性和功能的明确性,不同材料肌理的运用也可以影响空间的效果,而且用肌里变化还可组成图案作为装饰等等。

在室内的空间再限定往往是多次的,也就是同时用几种限定方法对同一空间进行限定,例如在围合的一个空间中又加上地面的肌理变化(如石材,地毯等),同时顶部又进行了覆盖或下吊等,这样可以使这一部分的区域感明显加强。

二、 空间的分隔和联系,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分隔的方式,决定了空间之间联系的程度,分隔的方法则在满足不同的分隔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美感,情趣和意境。满足领域感与私密性: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一般都要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行为的需要。有集体需要,也有独特的个人需要,同时不同的需要取决于人不同活动的性质,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声音的还是安静的,公众的,小规模的抑或是私人的。

对于不同功能,不同空间特点的室内,其领域感的满足和私密性的形成都有不同的具体处理手法。像居住空间,对卧室的私密性要求很高,空间分隔也就尽量以绝对分隔为主,空间界限非常明确,具有全面抗干扰的能力,保证了安静,私密的功能需求。而起居室中的会客区域,有时以家具进行象征性分隔,再加上局部装饰地毯进行强化,这样领域感便形成了。但这只是象征性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形成虚拟的领域感,其空间划分隔而不断,通透连贯,流动性极强。下面仅从满足领域感和私密性的角度方面对空间分隔形式加以诠释。

1.绝对分隔

这种分隔方法使空间界限异常分明,以实体墙面分隔空间,达到隔离视线,温湿度,声音的目的,形成独立的一个空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2.相对分隔

通过屏风,隔断等,使空间不是完全封闭,具有一定流动性,空间界限不是十分明确。这种分隔形式形成的领域感和私密性不如绝对分隔来的强烈。

3.意向分隔

也就是所谓象征性分隔,主要是通过非实体的局部界面进行象征性的心理暗示,形成一定的虚拟领域场所,以实现视觉心理上的领域感,具体手法如下:

建筑结构与装饰构架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部空间的装饰构架进行分隔,以简练的线条要素组成通透的虚拟界面。

a.隔断与家具利用隔断和家具分隔,具有较强的领域感。隔断以垂直面分隔为主;家具以水平面的分隔为主。

b.光色与材质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变化,材质的光滑粗糙对比,照明的配光形式区分,实现领域感的形成。

c.界面凹凸与高低利用墙面的凹凸与地面,天花吊顶的高低变化进行分隔,使空间带有一定的展示性和领域感,富有戏剧效果和浪漫情调。

d.陈设与装饰利用陈设和装饰分隔,使空间具有较强的向心感,既容易形成视觉重心,也容易产生领域的感觉。

e.水体与绿化通过不同造型的水体与绿化的分隔,不但能美化扩大空间感,并划分出一定区域,还能使人亲近自然的心理得到一定满足。

上一篇:数学课堂讨论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