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南方的文化危机

时间:2022-02-27 09:26:02

旧南方的文化危机

【内容摘要】福克纳在他的南方世袭小说中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南方底蕴,为我们刻画出旧南方的历史背景和变迁。他的小说描述了在面对激烈动荡的时代变迁时,南方土地贵族顽强地挣扎,坚持过去传统的悲壮故事。他透过旧南方传统价值观和荣誉观的瓦解来诠释旧南方的消逝。本文将从文化身份角度探讨旧南方的消亡。

【关 键 词】旧南方 文化危机 身份错位 荣誉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一名著名美国南方作家。他的约克那帕托法世系小说,如《喧哗与躁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深刻诠释了南方的土地贵族在新旧交替时期所面临的困惑和孤独。福克纳深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受到了艾略特、安德森等作家及评论家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在大机器时代里,被机器异化的现代人生活在空虚的“精神荒原”的情形。福克纳认为现代人的空虚不仅存在于大都市里,同样也呈现在生活在南方乡村的好人们,即旧南方的土地贵族身上。

凭借着自己对南方的所知所感,在福克纳的南方小说里,他创造了一个神话王国。这个王国地处美国南方的偏僻乡村,虽然身处在旧南方向新南方变迁的时代,那里的“好人们”仍然执着地坚持过去的传统不变。他们沉浸在唯一还能支撑所谓旧南方的观念里,排斥和拒绝融入新南方。而那些岌岌可危的传统终不能维持旧南方的存在。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南方“好人们”试图找回曾经的荣誉,回到过去。而历史的车轮却碾碎了旧南方的传统以及他们的梦想,他们既不能回到过去,也不被新南方所接受。他们只能模糊过去与现在,令过去充斥现在,而现在因为没有其存在的特性而变成了虚无。传统以及时间的错位导致了身份的错位。生存在虚无中的好人们是茫然的,因为他们在新南方无所适从。他们也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固守注定了失败。

一、旧南方与好人们:身份危机

这里的“旧南方”指的是从19世纪初到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然而不管从小说意义上来说,还是从现实来说,对这段时间的定义都得延长,因为即使在内战结束后,旧南方的影响仍然很深远。旧南方指的是那些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形成并还在今天沿用的传统和生活方式。美国南方一直就被誉为北美的富饶之地。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南方主要是指佛吉尼亚、南卡罗来纳和北卡罗来纳、田纳西、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等州。自从欧洲的第一批殖民者登上北美大陆,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美洲。他们怀着各自的理想,追寻经济利益或者寻求政治上的或的自由。

南北两方在经济发展方针上互不相同,旧南方在经济上拥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使得它在19世纪初期形成了与北方不同的区域。当欧洲在热火朝天的进行工业革命,生产的重心移到棉花生产上时,南方很快从原来的烟叶转到了棉花的栽种上。南方理想的气候条件帮助了这一经济作物的生长,很快它便成为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南方与欧洲不仅在经济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南方人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欧洲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梦想着也在美洲创立一个“欧洲”。南方人在来源上与北方人也有所不同。从移民之初开始,南方人主要来自英国、德国和挪威的传统土地贵族。除此之外,南方在上与北方也不同。加尔文教中的清教是南方宗教的中心,它也渗透到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加尔文教是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中的一支重要的教派。它一方面强烈谴责罗马教廷的腐败,要求改革,强调信徒与上帝之间的直接交流;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信徒严格地遵守圣经里的教义,压抑自己的欲望。威廉·福克纳曾说过他家乡的人们都是教义派和洗礼派的后代。与北方的新教相比,南方的宗教更加严格,也更加保守。清教思想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同时也充当了人们行为方式的源泉。南方也因此被称为“圣经地带”[1](p304-314)。这个保守的社会使得南方人形成了南方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忠诚、骑士精神、女性贞洁”[2](p134-135)等等。

因为与南方旧传统的紧密联系,旧南方的土地贵族成为传统价值观念的代言人。在福克纳的小说世界里,他把那些来自旧家族的人们称为“南方好人们”。在新旧南方交替的时代,他们成为旧传统的代表,抵制新的开放的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旧南方并没有消失,它的传统价值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在福克纳看来,这个称呼有讽刺意味。这些“南方好人们”本身就是南方传统的代表,这些传统价值观从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谈话、甚至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作为一个来自南方旧家族的作家,福克纳身上就有着这样的印记,特别是在他的作品中。作品中的“南方好人们”—土地贵族—过着传统的生活,女性按照这个男性社会制定的规则做事,而她们的贞洁不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家族的荣誉。男性则是扮演着女性的拯救者,乃至南方拯救者的角色。因为他们充当了旧南方的代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瓦解也是旧南方解体的前奏。

二、“南方好人们”的身份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何为身份。通常,“身份”这个词是用于描述一个个体(某个人或某件东西)在周围环境下究竟是什么。在政治科学的每个分支领域里,身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常被用于社会研究,但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身份”源于心理学家艾里克·艾里克森在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如果要给予它一个定义的话,就不能够忽略语境。正如我们现在使用的一样,“身份”指一个由规则和行为所连在一起的社会团体,或是人们引以为豪的社会特点和不可改变的但却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在这后一个意义里,“身份”是指那些与相应的社会团体紧密联系的现代价值观,如自尊、自豪和荣誉。这里是在牛津英语字典里对“身份”的最贴近的解释:“身份是一个人或事物在时间以及空间里的同一性;一个人或事物是自我而非他者的状态;个人,个性。”身份是“人们对于他们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们自己是如何与周围的人或事相联系的”。身份指的是“在社会关系中,个人和集体与其他个人和集体在存在方式上的不同”[3](p4-5)。换句话说,从广义上讲身份是在任何时间以及地点的人类本质,而从狭义上讲它指的就是个体。一个人的身份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如我们是谁这样简单,它有着更深层的含义。在文化研究领域里,身份指的是现代个体的自我(主)意识。“自我意识”即是对自我存在的认知。通常情况下,身份和自我有着相同的意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个人主义、批评权和行为的自主性是现代人主体性的三大特点。身份的自我反映意味着,在现代,身份是作为一个课题来解释的,并且是不固定的。它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4](p224)。

对于“什么是身份”这个问题的最简单的回答也许是:这是一个人如何回答“你是谁”这个问题,或者是,我的身份就是我如何定义我是谁。一个事物的身份包含决定其成为该事物的所有和本质。也就是说,如果你改变了所有和本质,它就不再是原来的事物。

但是这样的定义并没有能够真正回答今天这个词的含义。正如Gleason表明,我们目前对身份的定义在过去的40年前不断地演进,大多数都是源自于心理学家艾立克森的“身份危机”这一学说。它已经进入了词典,并且是这样定义的:“对自我,尤其是对性格、目的和起源的不确定,这往往发生在某人在多变的环境里成长以后的成年时代”。[5](p696)目前使用的这个词有两方面意义,“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前者是一个社会团体;而后者是指一个人认为使自己区别于他人的一套社会规范,如荣誉、信仰、欲望或行为规范。

身份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自我”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关于自我在社会中地位,如社会和经济地位、个人生活中的文化痕迹,还有个人的真实感受。因此从广义上讲,身份认知是指“处于一个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夹缝中文化主体寻找自我所属的集体身份,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主体势必要经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巨大的精神折磨”[6](p2)。

具体来说,文化身份是一个特殊文化的产物。本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帮助形成了集体文化意识,这使得集体文化身份与“他者”[7](p116)区别开来。文化身份在诸多领域里使用,如殖民研究和后殖民研究,除此之外,它也被用于主体性的研究中。

事实上,旧南方的“好人们”的身份就正如福克纳所说的一样。“他们对南方的贵族上层白人和家族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他们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8](p217)在个人身份的形成过程中,某个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有着共同的集体意识或集体特点,如宗教、阶层和种族,而这些方面则是主体性和身份意识的来源。在旧南方,个人身份和荣誉、家族以及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在旧南方,人们十分珍视过去的传统价值观,因为那是与他们的文化身份紧密相连的。在这些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家族荣誉。作为一个理性化的词语,荣誉与宗教以及文化的其他方面相互交织,共同成为文化身份的基本要素。一般来说,荣誉是指一个人依照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形成在其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而在论文中,从本质上讲,荣誉是大多来自于小群体的一些伦理规则,人们依靠这些规则来判断个人行为。它是这个群体中成员的道德所有。荣誉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它“首先是个人价值的内心肯定;其次,它是在公众面前的自我评价;第三部分是公众对这个自我评价的认同程度。也就是说,荣誉可以看成是名誉。荣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个人内心对自己是谁以及在这个等级社会中自己属于哪里的感悟。荣誉内在的以及外在的因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个人与群体之间,荣誉就像是伦理协调员一样,调节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9](p14-15)

南方自耕农,如那些富裕的种植园主,在荣誉的要求中找到了意义。因而,在一个普遍互不相信的社会里,荣誉满足所有的成员,而在危机时候尤其如此。旧南方是一个农业社会,相对较保守,南方人尤其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荣誉观里,他们首先看重他们的家庭以及血脉的纯洁,这尤为体现在女儿的和家庭的社会地位。其中,家的社会地位表明家的悠久历史和在南方社会中的贵族地位。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好人们”都是土地贵族,他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无法与过去挥手告别,也不愿接受新南方,而他们的思维仍然留在那个人人视他们为贵族的旧南方时期。在旧南方,他们是被视为自己所在社区的领头人,也总被看成是南方的象征。既然如此,这些古老的家族就跟荣誉紧紧联系了起来,并顽强地坚持下来。在他们看来,这些荣誉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特权,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他们成为了一代人乃至一个地方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外来的荣誉逐渐“内化”成为他们区别于北方人以及其他南方人的标志。他们的行为规则遵循最高的伦理准则。他们相信自己始终遵守着上帝的自然秩序。最重要的是,他们对那些作为荣誉基础的道德准则的遵循赋予他们南方人的身份。而公众的评价就是荣誉的核心。

“好人们”的文化身份是同南方传统、南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传统价值观紧紧联系的。如果维系他们身份的传统瓦解了,他们的身份也随之破碎。在福克纳的小说世界里,内战的失败给南方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却要坚持旧南方的美德。卡什在《美国南方:一段历史》中解释说面对内战的失败和经济的衰败,南方人无法忍受不公平的对待,继而开始怀疑自我救赎的能力,他们“倒退到原来的信仰”,“依赖上帝”,创造“一个对他们来说更加安全的堡垒”[10](p165)。在新南方众多精明的领导者里,查德·艾德孟得对他那个时代的工业化深恶痛绝,并且鼓动他的同胞们继续遵循旧南方政权的浪漫情怀。他曾写道,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同胞忘记

“请牢牢记住这块南方热土的过去吧;千万别忘了要尊重创造了南方辉煌时期的人们;记住…我们的南方曾造就了自己的男人和女人,在每个南方人乃至每个美国人的心里,他们的美德和成就都值得受到景仰。”[11](p12)

而且,正值南方工业化进展正酣时,他也警告南方人:

“当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挣扎时,我们的南方已经丢失了所有的美德,不管是家庭的还是社会的,也丢失了男子汉气概和自立精神,女性的魅力以及男性的荣誉。这些都是我们过去南方的神圣回忆呀。”[11](p12)

尽管旧南方的瓦解也令传统分崩离析,南方人,尤其是那些上流社会的白人在冲击之下仍然固守着过去的一切,而导致了身份的错位。南方的巨大变化使得他们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他们错位的自我折射出旧南方的瓦解。

参考文献:

[1]Monre Billington. The American South:A Brief History[M].(Scribner’s Sons).1971.

[2]W.J.Cash.The Mind of the South[M].(Vintage Books).1941.

[3]James D.Fearon.What is Identity?[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9.

[4]Elaine Baldwin,Brian Longhurst,Greg Smith,Scott McCracKen and Miles Ogborn.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5]Webster’s New Dictionary,1979.

[6]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3).

[7]Catherine Clinton.“Women in the Land of Cotton”.Myth and Southern History[M].Volume 1:The Old South.Edited by Patrick Gerster and Nicholas Cord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9.

[8]David Minter.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Henry James to William Faulkn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9]Bertram Wyatt-Brown. Southern Honor:Ethics and Behavior in the Old Sout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0]W.J.Cash.The Mind of the South[M].Vintage Books.1941.

[11]Richard Edmonds.Tasks of Young Men of the South[M].Chapell: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Press,1968.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建议 下一篇:儒家“和”伦理对博弈论的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