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复启后 接续绘蓝图

时间:2022-02-27 05:46:37

走进铜仁,宽敞笔直的山水大道,碧波荡漾的如画锦江,绿意盎然的森林公园,错落有致的城区建筑,小桥流水、绿树成荫、人文厚重的三江公园,似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

走进铜仁,凝眸其山川、江河、草木,流连万象之余,顿感有大美而不言,你会有说不出的心醉。

难怪中国作家采访团在铜仁切身体验了当地发展的灵气与生机与人民群众的和谐与幸福后,不禁发出赞叹: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让铜仁既富灵秀之气,又具厚重之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铜仁地区勇于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破浪前行。这10年,是铜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10年,是铜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的10年,是铜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10年。

在铜仁地区发改委,记者了解到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更值得记取的变化。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上下谋动求发展终成“大器”

巍巍武陵,见证铜仁地区西部大开发10年风雨兼程。

不息锦江,传颂铜仁地区西部大开发10年沧桑巨变。

站在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观景山上,放眼望去,一座座厂房散布在广阔的原野间。

铜仁发展的潜力何在?铜仁地区决策层坚定地认为,铜仁要发展,一定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拓展工业经济的新支撑。但如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直萦绕在铜仁地区决策层的心头。

从铜仁地区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来看,铜仁不乏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资源底蕴,但必须下力气、下功夫做好配套的市场开拓,加强外向型合作、双向“联姻”,产生叠加效应,形成多边互动的良性循环。

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必须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难得机遇,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铜仁地区发改委主任刘泽木认为。

正是不追求一时一事之高下,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遵循“借助外力、转换机制、增资减债、加快发展”战略思路,西部大开发10年来,铜仁地区激活出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1.74亿元,是2000年的3.5倍,年均增长11.0%;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4.2:14.1:31.7变为2009年的32.8:26:41.2,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94亿元,是2000年的8.96倍,年均增长27.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3亿元,是2000年的3.72倍,年均增长15.7%;实现财政总收入27.13亿元,是2000年的5.34倍,年均增长2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42元,分别是2000年的2.01倍和2.15倍,平均分别增长8.06%和8.87%。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开通了渝怀铁路,新增铁路通车里程96公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渝怀铁路二线、玉屏至铜仁高速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成了沪昆高速公路铜仁段,开工建设了沿榕高速公路思南经石阡接剑河段、杭瑞高速公路铜仁段、松从高速公路铜仁至大龙段,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30公里;建成了玉屏至铜仁、大兴至迓驾二级公路,全区大部分县实现乡乡通油路,通村油路建设力度加大,对内对外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大兴机场通航,更名后的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乌江航道整治工程纳入省规划,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实施了乌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和一大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洼地排涝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水利扶贫试点工程、烟水配套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了道塘水库、石阡花山水库等水利重点工程,德江长丰水库、松桃盐井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电力基础设施明显增强。大龙电厂一期扩建工程、思林电站建成投产,沙坨电站建设进度加快,全区发电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建成了玉屏、松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思南孙家坝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江口桃映等一批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全区电网骨架更加完善;行政村实现100%通电。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国际互联网健康发展,建成运营了3G移动网络服务;完成了全区县城以上有线电视数字转换;建成了全区统一的行政公文传输网。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近年来,全区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为重点,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险体系。教育得到优先发展。“两基”通过“国检”验收,义务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农村寄宿制小学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整合组建了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开工建设了铜仁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启动了思南师范、铜仁一中迁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强了公共医疗卫生建设,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3%;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文化体育事业等健康发展。到2009年全区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87.74%,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76%。

经济转型,带来“凤凰涅,化蛹成蝶”的美丽转身;结构调整,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民生关怀,筑成了一道最温馨的风景线。

数字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听着长期致力于铜仁地区发展和改革战线工作的老一代“拓荒者”的回忆和新一代“建设者” 的讲述,记者从一组组数字对比中,窥见到了铜仁地区越来越清晰的发展主题。

政策机制提升创新动力,“引擎切换”助推“绿色增长”

“如果没有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人民福祉就是空话。”

“绿色增长”考验资源能源双重压力。过去,铜仁地区“三驾马车”动力不均衡,亟须“引擎切换”。

居安思危,难则思变。铜仁人总在努力。一个一个“腾笼换鸟”,一家一家“改造升级”……铜仁注重“积小变为大变”。

但铜仁没有忘记“大气魄”、“大手笔”。近年来,全区上下主动求变,大变图强,紧锣密鼓拿出了各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方案。以“腾笼换鸟”拉开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幕,按照“有序转移”、“依法淘汰”的思路,将“从无到有”转换为“由粗变精”。着力规划好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先前工作,建成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最佳落脚点。

善于把握机遇,“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铜仁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10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00.63亿元,同比增长10.7%。农业生产克难而上,实现小幅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2.47亿元,增速达到21.1%。矿冶、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增长强劲,企业纳税大幅度增长,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工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8亿元,占年计划的41.2%,同比增长27.3%,呈现增速逐月加快的良好态势。共争取到中央投资和省补助资金9.51亿元,超过全省市(州、地)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共接待游客626.83万人(次),同比增长59.7%,实现旅游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41.9%;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9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4.6亿元,新开工项目102个;出口大幅增长,全区向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累计出口茶叶271吨,石材1944平方米,实现出货产品值82万美元,同比增长134.29%。

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7.9亿元,占年计划的57.2%,同比增长26%;实现国税收入8.42亿元,增长21.5%;实现地税收入6.45亿元,增长33.4%。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7.93亿元,比年初增长17.09%,同比净增64.06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8.55%。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全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4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项目71个),总投资650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建设项目63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73.7亿元(其中省级重点建设项目70.3亿元),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216亿元的34%。

针对2010年下半年铜仁地区经济运行面临若干重点、难点问题,铜仁地区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分析,深化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准确把握发展动态和趋势,确保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度,确保生产正常稳定。加强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调度,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抓好工业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抓好投融资和招商引资工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以只争朝夕和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按照铜仁地委、行署对全区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新要求,做好‘接棒’工作,让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协奏曲’更加有声有色。”铜仁地区发改委主任刘泽木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眼下,铜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努力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面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机遇,铜仁地区正在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

更可喜的是,如今,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商贸旅游、循环经济等多领域建设正在有机“孵化”。“积小为大”,铜仁筑起了“图强”大道。

承前启后,科学编制新蓝图

凡是铜仁人都清楚,这几年铜仁地区发改委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落地的工作干劲值得一书。

规划是行动的纲领。“十二五”时期,是铜仁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铜仁地区“十二五”规划,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谋好篇布好局,要义非凡。

目前,铜仁地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制工作已完成,课题研究和专项规划进展顺利,地区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前期准备工作也基本就绪。

在铜仁地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铜仁地区将着力打造“三区一中心”,即:建设国家级营养健康经济示范区。主要是依托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秀美风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梵净山动植物基因库、天然大氧吧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度假业、营养健康产业、会展业、文化娱乐业、酒店餐饮业,把铜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重要的养生基地、国家级营养健康经济示范区。建设武陵山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主要是依托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和以锰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发挥我区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加快生态畜牧水产、生态茶、生态油茶、生态竹、生态药材、生态果蔬等产品开发,走无公害化种养和精深加工的路子,实现农业、工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依托铜仁城市经济圈,加快城镇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打造武陵山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配套区。主要是依托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大力发展锰、钒、镁、铝、硅等系列新材料精深加工业,钾化工、钡化工、汞化工以及水泥及制品产业、石材产业等;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工、高端营养保健产品加工、高端护理产品加工以及生态疗养等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纺织轻工等产业,打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配套区。建设省际区域性城市中心。主要是依托铜仁城市经济圈,加快铜仁地区“撤地建市”步伐,把铜仁市建成80至100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较强的辐射和聚集能力,推进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

今后一个时期,铜仁地区将下力抓好七大战略任务:以交通、水利为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以玉(屏)铜(仁)松(桃)工业循环经济带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新跨越;以铜仁城市经济圈为重点,推进绿色城市化发展实现新跨越;以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为重点,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以乌江特色产业带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跨越;以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铜仁。

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已成为铜仁地区发改委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发展,就必须开拓奋进。开拓奋进作为最有号召力的旗帜,启迪着铜仁地区发改委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追求梦想,成就未来。发展是硬道理――对自强不息的铜仁人来说,是旗帜、是号角、是不竭动力之源,它引领铜仁这艘巨舰乘风破浪,搏击远航。

新的目标,新的希望。如今,铜仁地区发改委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崭新姿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胆识和汗水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壮伟的发展画卷,用激情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高亢激越的奋进之歌。

铜仁,正向世人传递信心和力量。

上一篇:贵阳铝镁设计院:创新求强 加速发展 下一篇:“管理创新 + 技术创新”引领贵铝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