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2-27 12:35:33

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应用,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正日益受到关注,在当下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以郑州大学为例,通过对31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服务感知渠道、个人行为偏好和移动图书馆的具体服务特性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因素进行具体阐述,从而使图书馆明确移动图书馆建设中需加强的地方,进一步提升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扎根理论;接纳行为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6604

1引言

近年来,以无线网络、3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广泛,移动图书馆服务也应运而生。中国是手机用户大国。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共有9.52亿手机用户,其中3G手机用户超过1亿,占手机用户的10.5%;而在高校,手机普及率更是达到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占很大比例。随着3G技术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转变,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搭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并力图将其融入更多读者用户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作为最大的社会阅读服务机构,图书馆能否搭乘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其社会阅读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31名郑州大学的本科生进行随机访谈,旨在归纳总结出影响大学生接受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推进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2研究问题

2.1文献综述

2.1.1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的考察,我们利用中国知网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设定检索条件为篇名,移动并含图书馆在检索当天(2014年12月9号)共得到相关文献1349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1222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有41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有32篇,学术关注度情况如图1所示。从中看出,国内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关注大致始于2004年,从2008年开始关注度大幅上升,2009年增幅明显。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几年中该领域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滞后性,这里所得数据是不完全统计。本文所采用的检索条件并不能保证较高的查全率,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在理论研究上受关注的程度。可以看出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专深的研究理论。当前硬件设备不再是制约移动图书馆主要因素,版权问题、用户需求、服务创新才是主因,因此图书馆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推出更加适合的服务模式,构建满足新一代用户需求的移动服务体系。这也是图书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次研究调查旨在归纳总结关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弥补理论与实践调查方面的空缺。

2.1.2研究内容

目前国内外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现状介绍。江苏大学教授施国洪和夏前龙认为不管是无线图书馆还是手机图书馆,其本义都是传统移动图书馆的一种演变形态和表现方式,国内外高校已逐渐迎来移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革命性阶段;(2)移动图书馆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国人民大学的叶莎莎和杜叶杏教授认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仍然占据主流,一些新型移动图书馆服务正在逐步涌现,如社交网络链接、移动应用软件、研讨室预定、参观视频导览等。

目前,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其所提供的服务模式无外乎以下3种类型:(1)SMS,即手机短消息服务;(2)WAP,即无线应用协议;(3)客户端,即在移动设备上安装开发的图书馆客户端软件,通过客户端软件方便快捷地登录移动图书馆服务器,实现更多交互功能。移动图书馆应用实例介绍和分析。如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艾伯森图书馆提供的“computers

busy”服务,使读者能够随时查看图书馆电脑的占用情

况,不仅方便了读者,而且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效率。美国伊诺克普拉特免费图书馆提供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链接,还有关于讲座和健康建议等方面的播客服务,这些都是对移动图书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的创新。

根据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移动图书馆起步滞后于国外,无论是应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目前都还处于前期的导入阶段。研究者们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移动图书馆的新兴图景,还需要我们对移动技术的具体应用及用户接纳因素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2.2实践

我国移动图书馆应用可以追溯到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国内最早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流通借阅通知的实时提醒),拉开了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发展的帷幕。2005年,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了全国首家基于短信服务的手机图书馆,其后又推出了集移动手机网站、移动聚合浏览器、移动书目查询、移动个人图书馆和移动阅读等为一体的服务平台。随后,重庆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等相继开展了以手机短信为主的移动图书馆服务。2008年,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掌上国图”服务,内容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WAP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5个部分,为读者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近几年,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纷纷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移动终端,开辟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天地。

2.3问题提出

郑州大学图书馆在2012年开始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服务对象是郑州大学在校师生。在地址栏里输入郑大移动图书馆的网址,便可以直接进入移动图书馆的首页。点击页面上方的“我的订阅”,然后输入借阅账号和密码,就可以成功登录。读者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预借书籍,工作人员会将书放到指定地点等待读者来取。但是郑大的移动图书馆并没有被师生广泛接受,使用人数少频率低,因此调查研究大学生接纳图书馆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性。据了解,国外有很多大学已经在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已经陆续开始关注并参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本次调研试图通过访谈分析等方法得出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因素,找出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与个人偏好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

移动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只有到馆才能阅读的传统方式,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它具有普通图书馆所不具备的“移动”的主要特色,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终端,用户可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但是,新兴事物在出现了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归纳影响其被接纳的影响因素。

3研究设计

3.1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利用量化方法难以得出相关结论,因此我们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扎根理论(Ground Theory)这种探索性研究技术。扎根理论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构实质理论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采用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分析时,通过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开放式登录)、主轴编码(关联式登录)、选择性编码(核心式登录)三个程序来构建低碳消费行为理论。在资料分析过程中,采用持续比较分析(Constant Comparison Analysis)思路,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比较,直至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对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数据。本文调查对象为郑州大学在校大学生,郑州大学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故数据具有全面性,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考虑到年级、专业对研究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尽量使采访对象涉及各个年级、各种不同学科,最终共采访了31个受访对象,受访者的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访谈时,我们先就移动图书馆的内涵向受访者进行解释说明,以确保受访者有正确的理解,提高访谈结果的有效性,然后才进入正式的深度访谈。在了解受访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信息后,我们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提问。具体问题如下:(1)你听说过移动图书馆吗?(2)你使用过移动图书馆吗?(3)你使用/不使用的原因是什么?在访谈过程中尽可能进一步追踪式提问,以期望获取更多的资料。

之所以本文采用访谈法,是因为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调查方法,是访谈者通过访谈对象了解信息、验证假设而进行的有计划实施的谈话。本文研究的影响因素是由人的行为及其动机、后果等引起的,而访谈法在对于人的诸种心理因素(如动机、自信心、价值观等)的调查中,能够发挥其他调查方法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故适用于本研究需要。在确定访谈法后,我们使用面对面访谈与网络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面对面访谈是传统的常用访谈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访问者与受访者可以直接交流,不仅可以记录原始语句,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受访者的外部表情,洞察内在心理,及时调整问题,有效获取信息。本文不仅使用此种方式,还使用了新兴的网络访谈方式。网络访谈的优势在于访谈者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节省时间、费用,受访者在回答时不会感到拘束,回答更自由,且可以直接记录文字资料,不需要像面对面访谈那样事后记录文字。

访谈经过小组分工,小组成员三人每人采访10名左右大学生,在校园的图书馆、核心教学区、文科园、理科园等场所随机采访大学生。经过一周时间,通过访谈法随机访谈了郑州大学31名大学生进行访谈,记录谈话内容,最终共得到2595字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得出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3.2具体操作

根据扎根理论的操作方法,在整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总结归纳出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因素。

3.2.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是对原始访谈资料所记录的任何可以编码的句子或片段给予概念化标签,实现将资料概念化。开放式编码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以新方式重新组合的过程。编码时,我们对原始访谈资料逐字逐句分析以进行初始概念化。为了尽量减少研究者个人的偏见、定见或影响,我们尽量使用被访谈人的原话(原汁原味的本土语言)作为标签以从中发掘初始概念,最终一共得到86余条原始语句及相应的初始概念。由于初始概念的层次相对较低,数量非常庞杂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由此需要进一步的提炼以将相关的概念“聚拢”在一起,实现概念范畴化。进行范畴化时,我们剔除出现频次较少的初始概念(频次低于两次),仅仅保留出现频次在三次以上的概念。表2为得到的初始概念和若干范畴。为了节省篇幅,对每个范畴我们只是节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语句。

3.2.2主轴编码

前面开放性编码的主要任务在于发掘范畴,而主轴编码(Axial Coding)的主要任务则是更好地发展主范畴。具体做法就是发展范畴的性质和层面,使范畴更严密。同时将各个独立范畴联结在一起,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开放性编码中得到的各个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确实存在内在联结。根据不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逻辑次序,我们对其进行了重新归类,共归纳出四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代表的意义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所示。

3.2.3选择性编码

在主轴编码阶段,当主范畴发展得差不多时,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会逐渐显现出来。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则是进一步系统地处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它是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Core Category),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它范畴的联结,并以“故事线”(Story Line)形式描绘整体行为现象。这里的“故事线”是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它不仅包含了范畴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了各种脉络条件,完成“故事线”后也就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本研究中,主范畴的故事线(即典型关系结构)及受访者的代表性语句如表4所示。

4研究结果分析

4.1个人行为偏好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个人行为偏好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观因素,通常包括个体的阅读习惯和探求意识等,它通过影响大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认识,从而促进接纳行为的发生。通过深度访谈与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个体的阅读习惯、探求意识对于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存在显著的影响。当然,意识与行为并不一定具有天然一致性,许多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在深度访谈中也发现了这一点,不少大学生表示,虽然对移动图书馆有兴趣,但是感觉使用过程太麻烦,所以没有去用移动图书馆。此外,还有许多大学生表示对图书馆的新技术十分好奇,但接触的机会较少。为了增强心理意识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首先考察意识和行为不一致的深层动因。根据笔者对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到,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意识与接纳移动图书馆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可能是因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会影响个人的选择。因此,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对于移动图书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加快移动图书馆平整性的建设。从而更好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了解与接触移动图书馆,解除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里障碍。

4.2服务感知渠道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服务感知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它通过社会资本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对个体施加影响,从而刺激接纳行为的发生。笔者通过阅读受访者的原始语句发现,个体会对所接触到的移动图书馆用户的评价与建议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本也是其是否能接触到移动图书馆的前提条件。此外,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是否能接纳移动图书馆。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移动图书馆”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移动图书馆以及不了解移动图书馆这种新型服务的优点,这些受访者中,许多人甚至从事与图书有关的专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图书馆现有的宣传还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3服务特性对接纳行为的影响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它包括服务功能、服务易用性、服务内容/方式、服务使用成本及服务技术这几个方面。作为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服务特性对接纳行为的影响分别表现在:(1)与传统的阅读行为相比,许多人习惯于或更喜欢纸张阅读,而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电子阅读方式因不够“有感觉”而被用户所抵触。此外,不论是纸张阅读还是新型的电子阅读其目的都是提供资料或书籍,而平时的传统阅读已经满足了用户的阅读需要。(2)个人对于服务工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本身是否好用,即服务易用性。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因为感觉移动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够方便或相应的APP不够好用,在已经接触过移动图书馆的前提下放弃继续使用。当然,也有受访者表示,自己之所以使用移动图书馆,就是因为其查阅各种期刊、下载PDF格式的课本等十分方便。因此,移动图书馆要不断提高自己平台建设的成熟度。(3)方便的搜索引擎与海量的文献书刊帮助用户在极大的节约查询时间的同时获取了所需文献。同时,因为移动图书馆以“移动终端”为媒介,使用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能不断的收纳新资源,并提供24小时服务。(4)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成本是阻碍用户接纳的因素之一。一位受访者曾表示:“由于版权问题,有的期刊需要收费,所以不想使用。”用户的经济能力不同,消费观念不同,因此对于花钱看书行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过多的收费文献很容易挫伤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积极性。(5)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以纸张为信息传播媒介,移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媒介。由于网络的限制,类似于内网、外网,是否需要大量流量的问题,就成了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前首先考虑的方面。

4.4影响因素层次及关系分析

根据访谈中,相同概念语句出现的频率:有关服务特性的语句出现了47次,有关服务感知渠道的语句出现了23次,有关个人行为偏好的语句出现了16次。笔者归纳出,个人行为偏好、服务感知渠道、服务特性这三个因素对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加。此外,三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具体表现在服务特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服务感知渠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5结论与不足

笔者从本次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有个人行为偏好,服务感知渠道和服务特性。这三个因素

对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加。此

外,三个影响因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关系,具体表现在

服务特性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服务感知渠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偏好。

(2)服务感知渠道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重要因素。服务感知渠道主要包括社会资本和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力度,宣传力度越大,服务感知渠道越丰富,大学生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

(3)个人行为偏好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阅读习惯和探求意识,探求意识越强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强,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个体阅读习惯越传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越弱,越不容易对移动图书馆产生接纳行为。

(4)移动图书馆的服务特性是影响大学生接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它包括服务功能、服务易用性、服务内容/方式、服务使用成本及服务技术这几个方面。服务功能越完善,服务易用性越高,服务内容越丰富,服务方式越便捷,服务使用成本越低,服务技术越成熟,大学生越容易接纳移动图书馆。

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

(1)研究结论有一定地域性限制。我国的高等学校众多,高校学生人数庞大。在这里我们仅仅对郑州大学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样本量覆盖范围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因此下一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2)由于成员分工及时间限制,仅对郑州大学的31位本科生做了随机访谈,无法得知是否还有除服务特性、服务感知渠道及个人行为偏好外的影响因素,也没有对性别、年级、专业进行比例控制,所得结论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魏群,侯桂楠,霍然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1):114117.

[2]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210):7889.

[3]叶莎莎,杜杏叶.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应用发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6):141147.

[4]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9):3448.

[5]许广奎,周春萍.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4):8285,92.

[6]邓李君,杨文建.大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扩展使用模型[J].图书馆论,2014,(2):6367.

[7]靳娟.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上一篇:论我国物业管理模式弊端及改革思路 下一篇: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