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香惜玉、气宇轩昂、不可一世的误用

时间:2022-02-26 08:11:12

谁对谁“怜香惜玉”

“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女子温存爱怜。语见元·贾仲明《金安寿》第一折:“两下春心应自懂,怜香惜玉,颠鸾倒凤,人在锦胡同。”例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八回:“大概是一个贵族女子,很醉心一个艺术家,那艺术家嫌那女子太奢华了,却是没有一点怜香惜玉之意。”周梅森《孤旅》:“赵小枝的凄楚和畏怯,更透出一种无法言述的美,马炳如不禁浮起了怜香惜玉之心,真想走过去一把把赵小枝揽在怀里。”

“香”是香花,“玉”是美玉,古诗文中常用以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或喻指女子。例如杜甫《石镜》:“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在成语中这种用法也很常见。例如“香消玉殒”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死亡,“香娇玉嫩”形容女子肌肤娇嫩温香,“玉减香销”形容女子容貌消瘦。单说“怜香”或“惜玉”都可以比喻对女性的怜爱。如清·李渔《蜃中楼》:“看他怜香至性,惜玉真情,料不把虚言相诳。”连在一起用,无论“怜香惜玉”还是“惜玉怜香”,都只能比喻男子怜惜女子。而且,从古今的典范用例我们还可以看出,“怜香惜玉”所表达的也不是一般的同情和爱护,通常属于男女之情。有人不了解这条成语的特定含义和使用对象,常常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请看例句:

1.在对阿德尔曼口诛笔伐之时也让人不失时机地想到了他的前任——范甘迪,一个满脸严肃却懂得怜香惜玉的教练。(《华商报》,2008年11月20日)

2.(2010年南非)世界杯三十二支队伍,至少有一半的球队是少有人问津的,也少有人喝彩,少有人怜香惜玉。(《东方体育日报》,2010年7月1日)

3.到目前为止,刘雪华是真正演到了琼瑶笔下女性的精髓……琼瑶一遇刘雪华,将遇良才,爱不释手……怜香惜玉情绪倍增。(新华网,2011年10月18日)

4.当得知我(按,即央视女主持人董卿)的年夜饭是在家独自煮速冻饺子,热心的观众不禁怜香惜玉,有的阿姨写信,让我一定到她的家里尝尝她亲手包的饺子。(人民网,2011年2月28日)

5.有一个镇的集贸市场,看不见人流货流,临街两面有不足30家店铺,大部分……铁门紧锁。记者怀着一颗怜香惜玉之心,采访当地的不少干部和居民,探究古镇衰落的原因。(人民网,2009年6月12日)

例1是说火箭队前主教练范甘迪懂得心疼自己的队员。例2是说有些参加南非世界杯的球队即使吃了败仗,也不会有观众怜惜他们。众所周知,火箭队的教练和队员都是男的,参加南非世界杯的球员也都是男的,怜惜男性显然不能说“怜香惜玉”。例3,刘雪华是女演员,琼瑶是女作家。例4,“热心的观众”可能有男有女,但约董卿吃饺子的“阿姨”肯定是女的。女性怜惜女性同样不能说“怜香惜玉”。以上四例,不仅用错了对象,表达的感情也不对头:即使范甘迪关心、爱护的是女运动员,也不能说“怜香惜玉”;如果把关心女主播一个人在家煮速冻饺子的男观众统统说成是“怜香惜玉”,更未免有自作多情之嫌。至于最后一例,那位记者(无论是男是女),竟然对衰落的古镇“怜香惜玉”,错得就更加离谱了。

不要随意扩大“气宇轩昂”的使用范围

“气宇轩昂”形容人精神昂扬,气度不凡。语见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林中书彦振摅气宇轩昂,有王陵之少戆。”例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轩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献忠……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橐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李英儒《女游击队长》:“凌雪晴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姿态潇洒,气宇轩昂。”“气宇轩昂”也作“器宇轩昂”。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清·李渔《玉搔头·缔盟》:“此人姿容俊伟,器宇轩昂,毕竟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这条成语是由“气宇”和“轩昂”两个词组成的。“气宇”就是人的气概、风度(“器宇”义同)。如唐·吕岩《七言》诗之十四:“虎将龙军气宇雄,佩符持甲去匆匆。”“轩昂”形容人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高赞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两个词合起来仍然是形容人的,而且多用于男性,不能用来形容事物。有人没有准确理解这条成语的含义,把它同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不恰当地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请看例句:

1.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人民网,2011年9月7日)

2.这里的建筑气宇轩昂,庄严肃穆。(《国际先驱导报》,2012年3月6日)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笔下,黄河器宇轩昂,恢弘磅礴的气势跃然纸上。(山西新闻网,2011年9月28日)

4.南吕岭……方圆几十里,挺拔凌峻,气宇轩昂。(《南国都市报》,2011年2月28日)

5.器宇轩昂!海碧天蓝白鸟翔。一曲和平交响乐,岂容走调乱宫商?(人民网,2011年2月1日)

前两例用来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类似的例子近年来出现比较多,但是至今还没有见到哪部工具书收录这种用法。后三例又进一步扩大到形容河、山、岛屿。扩大“气宇轩昂”使用范围的现象并没有就此止步。请看下面的例子:

6.一幅幅形象逼真、气宇轩昂的书画作品跃然纸上。(人民网,2011年7月7日)

7.荣威750气宇轩昂堪比顶级轿车。(人民网,2011年9月29日)

8.资本正以气宇轩昂的姿态进入农业领域。(《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11月1日)

9.自紫光华宇公布这个方案以来,其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气宇轩昂地“一”字涨停。(《广州日报》,2012年2月11日)

10.她这话说得干净、说得悲壮、说得器宇轩昂,让人无法拒绝。(人民网,2011年12月12日)

11.在公司高管器宇轩昂的号召下,营销员们铆足了劲,这头与银行拉关系、攀交情,那头在市场上急增援、忙拉人,好生热闹。(《上海证券报》,2011年11月16日)

例6用来形容书画,例7形容商品,例8形容资本,越来越离谱。至于最后三例,已经错得不可思议,纯属滥用了。

“不可一世”是贬义成语

“不可一世”语本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肯:认可、称许;一世人:天下人。)后多作“不可一世”。意思是认为天下没有一个人值得赞许,形容自视甚高(“可”和“肯”同义;“一世”就是一世人)。例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侯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明·汤显祖《〈艳异编〉序》:“不佞懒如嵇,狂如阮,慢如长卿,迂如元稹;一世不可余,余亦不可一世。”后来完全变成贬义成语,《现代汉语词典》直截了当地释为“形容极其狂妄自大”。例如茅盾《蚀·动摇》八:“不,我不愿见孙舞阳,我讨厌她那不可一世的神气。”陈登科《赤龙与丹凤》:“村民都在骂你们,恨你们,说你们平时欺压老百姓,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去年六月底……(敌人)悍然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其势汹汹,不可一世啊!”

现在有些人习惯于用“不可一世”形容那些实力超群、成绩突出、难以企及的人或单位,如果不是有意贬损或挖苦,只能是忽略了这条成语的感彩,犯了褒贬颠倒的错误。请看例句:

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将发展的重心转向经济方面,并在三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不可一世的成就。(中华网,2012年4月12日)

2.年轻、阳光且富有活力和朝气,意气风发而又不可一世……(环球网,2011年3月16日)

3.(上海队)昨晚战胜排名第一的北京队……既然连不可一世的北京队都能拿得下,那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实力呢?(《新民晚报》,2011年12月26日)

4.这些中超前三的队伍在国内不可一世,但一到亚冠赛碰上日、韩或西亚、中亚的球队就会软下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1月9日)

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他们战胜的对手是在此前一直保持不败的不可一世的江苏舜天。(搜狐网,2012年5月5日)

例1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不可一世”的成就,提法极不妥当,应改为“举世瞩目”。例2把“不可一世”同一连串赞美之词相提并论,肯定也是把它当成褒义成语。后三例,分别用来形容排名第一、前三或此前保持不败的球队。这些球队战绩虽然显赫却并没有狂妄自大的表现,无可非议,例如取得CBA联赛冠军的北京男篮整个赛季一直保持低调,怎么能给他们扣上“不可一世”的帽子呢?显然也是误用。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上一篇:用真用实数据,防止虚假新闻 下一篇:在历史中发掘“新闻基因”